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单词 光纤温度传感器
释义

【光纤温度传感器】
 

拼译:optical fiber temperature sensor
 

光纤的全称为光导纤维,一般由石英拉制,其外径在几十微米至几百微米之间,可用来传输光线,包括紫外至红外光线,自1966年高锟等从理论上得到降低传输损耗的途径后,1970年制成了有实用价值的石英光纤,1980年开通了正式的光纤通讯系统。

光纤传感器的研究几乎与光纤通讯同时进行。1974年,Rozzel等利用液晶的反射能力与温度有关的特性,把它与光纤传光技术结合起来,制成了早期的光纤温度传感器。1977年,美国海军实验室(NRL)开展了光纤传感器的研究计划。这样,70年代中期,兴起了光纤传感器的研究工作。光纤温度传感器则是其中发展最快的分支。

与传统的温度传感器相比,光纤温度传感器有如下明显的优点:(1)光纤中传输的是光信号,不易受到干扰,如强电磁场或环境因素等的干扰,也不会产生火花,引发爆炸或燃烧;(2)石英光纤有耐高电压,耐酸碱腐蚀,耐高温等优良的化学、物理性能;(3)石英光纤的传输损耗很低,可远距离传输信号,又可使仪表的电子元器件部分,脱离被测现场,避开恶劣环境;(4)光纤重量轻,截面小,可弯曲,便于在特殊条件下的安装使用。由于光纤的这些优点,人们开始从不同角度研究光纤传感器的实现方法,希望用来解决测温难题。

把光纤技术用到测温上的最直接方法,是把它与传统的技术,特别是辐射测温技术结合起来,用光纤传输辐射代替原来自由空间传输。这样光纤及其头部的集光系统就构成一个辐射式的光纤温度传感器。1977年Dakin等提出的光纤高温计,正是这样做的。由于这种构思技术上难度不大,又有光纤传输带来的优点,因此很快商品化。80年代,几乎各主要生产温度仪表的公司,如英国的LAND,美国的IRCON,日本的千野等都生产这种传感器,并作为常规辐射测温仪表的附件。许多现场应用中出现的特殊要求,时常可以在常规辐射仪表的前面,加上一个光纤温度传感器而得到满足。1982年,美国国家标准局(NBS)宣布制成蓝宝石光纤高温传感器。这是对辐射温度传感器的一个发展,一根直径5mm,长30cm的蓝宝石单晶裸光纤,头部镀一层耐高温的铱箔层,形成一个黑体空腔。测量时,令空腔底部与被测体接触,取得热平衡,由蓝宝石光纤导出热辐射,耦合给一根普通光传输至仪表部分,然后处理显示温度。这种基于热辐射而采用接触法的传感器,性能稳定,响应速度极快,并有很高的分辨率,可测至2000℃。1992年,林应文等在第7届国际温度大会发表文章,提出构成灰体空腔光纤温度传感器的新设想:用一根耐高温的空芯无底导管插入高温金属溶液,露出液面部分构成一个灰体空腔,腔底(即金属液面)的辐射由光纤传输到仪表部分处理显示,这种新型温度传感器也基于热辐射,测量时采用接触法。其优点是能够克服液面发射率带来的误差,这是高温金属液连续测温时遇到的主要障碍。

随着光纤技术的发展,光纤辐射传感器的测温下限也在扩展之中。1982年,Hobrook等用氟化物光纤实现60℃的辐射测量。1989年,Zur等用卤化物光纤实现0℃的辐射测量。不过目前这类成果仅是实验室记录,尚待改进。

中、低温段的光纤温度传感器,主要走接触式测量的道路。从原理上讲,任何材料或组件,当其温度因接触它物发生变化时,若随之有物理的或化学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又可利用来影响光纤的传光过程,使光强、波长、相位或极化方式等发生改变。那么,把它们与光纤结合起来,就可构成接触式光纤温度传感器。因此,接触式光纤温度传感器的感温原理或结构形式远较辐射式多样化。例如双金属片受热变形可用来改变光纤的入射光强,液晶受热改变颜色从而改变其吸收光谱,某些液体受热时会显著改变其折射率;半导体箔膜的吸收边沿会因温度的改变而沿波长方向移动。类似的例子还可举出,它们都可用来构成相应的光纤温度传感器,其中性能优良,适应面广的类型,为人们所重视,性能得到改进。萤光余辉时间常数法就是其中一个突出的例子。1979年有人提出这种感温原理,以后陆续有人采用不同萤光材料进行研究。1985年,美国Luxtron公司宣布制成商品,推向市场。其中型号为750的产品的测温范围为-200~400℃,精度0.1℃。这种接触式光纤温度传感器的结构与原理是这样:在一根石英光纤的头部端面上,粘结上一小块萤光材料,测温时,萤光材料与被测体接触,然后通过光纤送入激励光脉冲。脉冲过后,由同一光纤导出余辉,并据此测出其时间常数。已知确定材料的余辉时间常数是温度的单值函数,由此可得到被测的温度值。

这种温度传感器最突出的优点,是被测温度值与系统的其它变量无关。例如光源强度的变化,光纤损耗的变化或耦合效率的变化等都不影响温度测量结果。因此,仪器的稳定性好,探头可以互换,甚至可做到不需要进行温度标定。这对批量生产是很有利的。目前,这种测温原理已推广到非接触测温,以及二维温度分布测量等场合,很有发展前途。

光纤的特殊结构还导致出现一种与传统概念不同的温度传感器。这就是分布式光纤温度传感器。1981年,Gottieb等基于光纤内部产生热辐射的原理,提出用石英光纤沿长度方向与一维分布物体接触,温度平衡后,由两端辐射能量之比,可测出热点的位置及其温度值。以后人们发现,采用激光激发的光纤内部黎曼散射,能获得沿光纤长度的一维温度分布。1985年,Dakin等发表了实验结果,获得了5℃和5m的温度及位置分辨率。1992年,Lida制作了一种特殊的光纤,其外皮由石墨及陶瓷制成,可以耐受500℃高温,据称用这种光纤所制之分布式温度传感器,获得了0.1℃和1m的分辨率。该传感器曾用于测量炼铁高炉炉体沿高度方向的温度分布。但目前仍处于研究阶段。1993年,中国鲍晓毅研制成51km长的分布式光纤温度传感器,分辨率为1℃,5m。这是当时世界上研制成功的、最长的温度传感器。

综上所述,光纤温度传感器有许多传统器件所不具备的优点。它的出现对传统测温技术起到良好的补充与发展作用,解决了许多测温难题。当前的问题是造价偏高,影响了它的推广应用。从技术上说,多路化与探头的互换性也需要解决。相信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这种传感器技术会越来越受重视与采用,并在测温技术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Rozzel T C,et al.J.Microwave Power,1974,9(3)∶241

2 Johnson C C,Rozzel T C.Microwave,1975,18∶55

3 Dakin J P,Kahn D A.Opt Quart Electron 1977,9∶540

4 James K A,Quick W H.Crotrol Eng.1979∶30

5 Gottlieb M,Branat G B.Applied Optics 1981,20(19)∶3408

6 U S Dept of Commerce News 1982,9(21)

7 Hobrook L M,Sneed J D.Proc Soc.Photo-Opt.Instrum.Eng.1982,320

8 Dakin J P,et al.Proc.SPIE 1985,566∶249~256

9 Zur A.Proc SPIE 1989,1067∶75

10 林应文,朱昆仑.Temperature,1992,6∶819

(沈阳工业大学林应文教授撰)

随便看

 

科学参考收录了7804条科技类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科技类参考文献及英语词汇的翻译,是科学学习和研究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3 Sciref.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4/5/21 5:3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