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单词 山葡萄家植
释义

【山葡萄家植】
 

拼译:cultivited vilis amurensis rupr
 

山葡萄是葡萄属植物中最抗寒的一种。成熟枝蔓及芽眼可耐-40℃~-50℃的低温,根系可在-15℃~-16℃时安全越冬。山葡萄天然分布于中国东北、俄罗斯的远东地区和朝鲜半岛。野生山葡萄一般雌雄异株,两性花类型极为罕见;植株长势强;新梢绿色,密生白色绒毛,叶片心脏形,全缘或浅3~5裂,叶片表面平滑或具小泡状;圆锥花序,每个花序有小花150~1500朵,果穗有圆柱、圆锥和分枝3种基本穗形;果粒着生密度松~紧,平均穗重20.0~69.4g;浆果圆形,黑色,平均粒重0.5~2.0g;果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7.0%~23.0%,总酸含量为1.0%~3.5%,单宁含量为0.02%~0.15%;果香浓郁,口味浓醇爽口,典型性强。

山葡萄在人工栽培条件下,其经济性状的变化表现为:果穗重量增加3~5倍,果粒着生密度提高;穗形和浆果大小基本稳定;在保持野生山葡萄典型性的基础上,果实酿酒品质进一步提高;结实力强,萌芽率、结果枝率提高,每个新梢均着生2个果穗左右;同时发现不同单株类型的无性系在产量和品质上的差别悬殊。

早在20世纪30年代,前苏联就进行了野生资源及其生物特性方面的调查研究,在利用山葡萄做抗寒亲本进行种间杂交育种方面进行了比较多而有成效的工作,并培养出一批较抗寒的葡萄新品种,使葡萄的经济栽培区向高纬度的寒冷地区推进了一大步。日本虽无山葡萄自然资源,但先后从朝鲜和前苏联引入并进行了研究,目前重点研究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技术,同时在利用诱变技术导致基因突变获得两性花品种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早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即开始利用山葡萄酿酒。新中国诞生后,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园、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等单位利用山葡萄与欧亚种萄萄中优良品种杂交,先后培育出“北醇”、“公醇1号”等种间杂交一代品种,并一度在东北及华北部分地区栽培。1957年,吉林市长白山葡萄酒厂和通化葡萄酒厂开始变野生山葡萄为家植的尝试。自1960年开始,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立题对东北地区的野生山葡萄进行种质资源、栽培技术、品种选育等方面的系统研究。

资源搜集方面 用10年时间,在东北三省几十个市、县的山葡萄集中分布区进行调查研究,完成168份种质的性状观察,发现两性花山葡萄种质资源,进一步培育成中国第一个两性花山葡萄品种“双庆”;并从中选育出雌能花品种“左山一”、“左山二”。这些品种于80年代后期在东北搜集资源的同时,开展了对种质资源的保存、评价和性状鉴定的研究,建成20000m2的国家级种质资源圃,保存葡萄种质资源近400份。此项研究,对防止山葡萄“基因”流失,推动国内葡萄育种工作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很高的经济价值。

栽培技术研究方面 为实现野生山葡萄家植,首先是生产苗木,应用生长素处理插条,在26℃~30℃条件下催根,发育率可达60%~90%;发根后移入苗圃,成苗率在60%以上。其次为育苗。为探索出适于山葡萄特点的栽培技术,在进行一系列单项试验的基础上,研究出栽植密度为1~1.5m×2.5m单壁篱架,龙干形整枝,超短梢修剪,每m2架面留35个芽,定梢时留结果枝30个,叶果比例为3∶1,花期喷0.3%硼酸水溶液促进坐果,施肥配比为N∶P∶K∶10.5∶1等为主要内容的山葡萄家植丰产配套栽培技术,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唯一大面积人工栽培山葡萄的国家。

品种选育方面 随着山葡萄家植的发展,为克服雌能花品种在生产上的局限性,开展了山葡萄种内有性杂交育种研究。利用两性花种质“双庆”同优良的雌能花类型杂交,先后做了49个组合,获得杂交苗11-474株,从中选育出两性花新品种“双优”及“75-1-143”、“74-83”、“75-1-104”等一批有希望的优良品系,结束了栽培山葡萄必须配植雄株的历史。此项研究处世界领先地位。

为改变中国北方因冬季严寒、无霜期短造成的葡萄酒产品单一的局面,从60年代初开始,应用山葡萄与欧亚种、山-欧F1与山葡萄、山-欧F1与欧-欧F1亚种、山一欧F1与山-欧F14种有性杂交模式,先后做了160多个组合,获得杂交苗13-917株,在杂交后代中分离出各种各样的类型,现已选育出一批在绝对低温不低于-40℃条件下可露地越冬的优良品系,不但突破了国内外公认的以绝对低温-17℃等值线为酿酒葡萄栽培的北界,也为这样气候条件和广大地区生产红、桃红、白、干、半干、半甜、甜等多种类型葡萄酒,改变单一的产品结构提供了物质条件。

应用茎尖培养方法繁殖山葡萄苗木获得了成功,现保存的无性系继代6年仍分生正常,接种成功1个芽,1年内可以增殖20000倍,研究中首创了试管苗瓶外生根和生根苗不经过渡直接移入育苗土的技术。

山葡萄由野生变家植的目标已经实现,但仍有许多问题有待深入研究。首先是抗性育种的研究。因为山葡萄对霜霉病的抵抗能力很差,选择并利用抗霜霉病的“基因”同优良经济性状结合,筛选出新的抗霜霉病的品种是今后的育种方向。其次,葡萄抗寒力强弱同其所处的地理纬度和海拔高低呈正相关。山葡萄抗寒力极强,从生理生化及遗传方面研究抗寒的机理,对今后充分利用抗寒这一优良性状将起一定的作用。另外,对葡萄两性花类型的产生,认为同种子植物相反,是由雄株突然变异产生的。山葡萄中两性花野生类型极罕见,并且两性花植株的果穗都具不同程度发育不全的“小青粒”(成熟时不着色):深入研究两性花植株演化的历史,进而了解“小青粒”产生的机理,对山葡萄育种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贺普超,牛立新.我国葡萄野生种抗寒性的研究.园艺学报,1989,16(2):81~87

2 山根弘康.ブ卜ゥの遗伝と育种.果树种苗.1987(26),董新平.国外农学果树,1988(2):40~42

(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尹立荣助理研究员撰)

随便看

 

科学参考收录了7804条科技类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科技类参考文献及英语词汇的翻译,是科学学习和研究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3 Sciref.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4/5/19 19:2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