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单词 抗核抗体
释义

【抗核抗体】
 

拼译:antinuclear antibody(ANA)
 

抗细胞核成分的抗体,也包括抗细胞浆的一些抗体,确切地说它是细胞内成分的抗体总称。ANA常见于系统性风湿病,且至少有33种以上的抗体。

临床上ANA检测用于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药物诱发红斑狼疮(DILE)、系统性硬皮病(PSS)、干燥综合征(SS)、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皮肌炎/多发性肌炎(DM/PM),且对疾病分型、病情评定、治疗和预后都有价值。从分子水平研究ANA的抗原分子结构和功能,不仅为阐明疾病病因和发病机理以及防治奠定基础,也为分子生物学提供多种探针。所以,ANA的研究是临床生物学家和细胞、分子生物学家共同研究的热点。

1948年,Hargraves等首先发现DLE患者的LE细胞,50年代末确定LE因子就是抗DNA抗体和抗组蛋白(H)的抗体,揭开了研究ANA的序幕。

60年代,用间接免疫荧光法观察到至少有4种不同核型的ANA。用免疫沉淀法,Tan等从可溶性核抗原(ENA)中找到SLE标记性Sm抗原。70年代,从ENA中找到核糖核蛋白(RNP)、Ro/SS-A和La/SS-B、Scl-70以及增生细胞核抗原(PCNA)等相应的ANA,奠定了风湿病免疫诊断学基础。

80年代是ANA大发展时代。发现了抗Jo-1、着丝点、Th/To、核层素、PM-1、核体、热休克蛋白等25种新的ANA;建立了酶联免疫印迹技术,一次能同时检测抗Sm、RNP、SS-A-、SS-B、Scl-70、Jo-1及核糖体等7种自身抗体,且提高ANA检测的特异性和敏感性。ANA与分子学方法相结合,纯化了自身抗原,确定了分子量,分析抗原表位及其生物学功能,将自身免疫病和细胞生物学的研究又推进一大步。

80年代推广用HEP-2细胞(人喉癌上皮细胞)替代鼠肝或鼠肾作基质,提高了检测ANA的阳性率,发现其免疫荧光核染色有6种类型:(1)均质型。核呈均匀着色,系抗H抗体所致,常见DILE和SLE。(2)周边型。核周边荧光强,中间暗,系抗双链(ds)DNA抗体所致,与活动性SLE有关。(3)斑块(颗粒)型。荧光点分散在细胞核上,此型与抗Sm、抗RNP、抗Scl-7、抗SS-A、抗SS-B、抗PCNA、抗Ku等抗体有关,见于MCTD、SLE、PSS、SS等病。(4)着丝点型。有丝分裂的细胞可见23~46个荧光点,系抗着丝点抗体所致,见于CREST(一种良性硬皮病)和雷诺氏综合征。(5)核仁型。仅核仁有荧光,与抗U3-RNP、抗DRNA聚合酶、抗核仁核糖体等抗体有关,见于类风湿关节炎、PSS和SLE。(6)核被膜型。仅核膜染色,呈颗粒状周边型(而抗ds-DNA呈粗毛周边型),与抗核孔复合蛋白、抗核层素等抗体有关,见于SLE、PSS、肝炎。

自身抗原成分非常复杂,从与ANA结合的抗原表位性质来看,有DNA和多肽两类。与RNA结合的蛋白称RNP;位于胞浆的RNP称ScRNP或Y1~Y5RNP,位于核质的称nRNA或snRNP,位于核仁的称noRNP;富于尿苷的RNP称U-RNP,它有U1~U6RNP,除U3-RNP位于核仁外,其余位于核质。狭隘的抗RNP抗体是抗U1-RNP。用RNA酶处理RNP,能使U1-RNP和SS-B抗原性丧失(不影响其他RNP抗原性),提示RNA能使某些抗原表位外露。主要ANA与抗原表位和相应疾病的关系见表1。

ANA在体外能抑制DNA、RNA和蛋白质代谢,不同的抗体作用机理不同。Sm和U1-RNP都能使前mRNA拼接,促进成熟;Scl-70是DNA拓朴异构酶Ⅰ,参与DNA转录和复制;PCNA是DNAσ聚合酶辅助蛋白,延长DNA复制相;聚ANP核糖聚合酶与DNA修复和细胞分化有关;RNA聚合酶Ⅰ有核糖体DNA转录作用;Jo-1、PL-7、PL-12分别是组氨酸、苏氨酸、丙氨酰tRNA合成酶。上述表明自身抗原在细胞生命过程中参与复制、转录和翻译等重要过程。

抗核抗体的研究已取得瞩目成就,今后研究热点有下列诸方面:(1)自身抗原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这是自身免疫病和分子生物学的核心问题。用特异性ANA作探针,已成功地获得Sm、U1-RNP、SS-B、PCNA和着丝点等抗原的分子克隆(cDNA),为阐明自身抗原的结构、表位和功能奠定基础。有了人工合成的或基因工程生产的特异性抗原,必将提高ANA检测的特异性和敏感性。ANA在体内外能抑制细胞代谢,表明自身抗原的表位是蛋白质活性部位或酶活性中心,因而纯化自身抗原可作为研究分子生物学的试剂。(2)自身免疫病的病因学。迄今不明。有两条途径研究病因:一是从患病组织中直接分离病原体或基因片段,如从SLE细胞中找到HIV(人免疫缺陷病毒)和人T细胞白血病病毒;二是从自身抗体的特异性提出可能的病因。由于不同的风湿病有各自标记抗体和不同抗体谱,推测病因模拟抗原表位结构,激发免疫应答。因此,怀疑与自身抗原有交叉反应的病原体为病因是合情理的。(3)自身免疫病的发病机理。除IgG类抗ds-DNA抗体之外,其余ANA的致病作用仍不详,抗体能否进入细胞与抗原结合,对细胞功能有无影响,这些都有待解决。(4)抗核抗体的调节。抗独特型(Id)抗体是免疫调节网络的一部分。有的抗Id抗体能抑制ANA的生成,有的则增强抗体生成,参与自身免疫病发病机理。因此,如何诱导前者抑制后者,则是努力方向。

表1 抗核抗体与对应抗原的表位和相关疾病

a:标志抗体 b:相对诊断意义

SLE:系统性红斑狼疮;DILE:药物诱导红斑狼疮;PSS:系统性硬化症;CERST:一种良性硬化病;DM/PM:皮肌炎/多发性肌炎。

【参考文献】:

1 Tan E M, Kunkel Kundel H G. J Immunol. ,1966,96:464 ~471

2 Tarn E M. J Lab Clin Med. ,1967,70:800~812

3 Aspaugh M A, Tan E M. J Clin Invest. , 1975,55:1067 ~ 1073

4 Douvas A S, et al. J Biol Chem. ,1979,254:10514~10522

5 Tan E M. Adv Immunol,1982,33:167~240

6 Habets W J, et al. Clin Expo Immunol. ,1983,54:265 ~ 276

7 Tan E M. Adv Immunol. ,1989,44:93~151

8 武建国,主编.实用临床免疫学检验,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269~273

9 许以华,等.中华内科杂志,1990,29:472~475

(上海医科大学吴厚生教授撰)

随便看

 

科学参考收录了7804条科技类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科技类参考文献及英语词汇的翻译,是科学学习和研究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3 Sciref.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4/5/19 20: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