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单词 免疫毒理
释义

【免疫毒理】
 

拼译:immunotoxicology
 

免疫毒理学是研究外源化学物及物理因素对机体免疫系统影响及其机理的一门学科。在很多情况下,机体由于受到外源化学物等因素的作用而损伤免疫器官、细胞和分子,从而引起免疫功能改变,如免疫抑制和缺损、降低对病原体的抵抗力、肿瘤发生率升高、产生过敏反应和自身免疫病等。

机体免疫系统及其功能:机体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机体免疫器官根据其发生和作用的不同可分为中枢免疫器官,即胸腺、法氏囊(鸟类)或类似法氏囊器官和周围免疫器官,即淋巴结、脾脏、扁桃体与阑尾等。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淋巴细胞根据其表面标志的不同又可分为T细胞、B细胞、K细胞和NK细胞。免疫分子包括免疫球蛋白、补体和淋巴因子。机体的免疫功能主要表现为防御功能、稳定功能和监视功能。当病原体侵入机体后,通过各种屏障包括呼吸道、消化道、血脑屏障,还有各种抗体、补体,这些都可以杀灭各种病原体,这种功能叫防御功能。但由于毒物的影响,防御功能过高或过低都能产生疾病,过高可产生变态反应,过低易造成免疫缺损。机体在正常情况下有清除衰老的和损伤的细胞的功能,保持机体的动态稳定。当长期受毒物的影响,这种功能发生异常,就会产生自身免疫,这种功能叫稳定功能。机体还具有清除突变细胞的能力。体细胞突变是肿瘤发生的基础,一旦监视功能过低就有可能发生肿瘤,这种功能叫监视功能。任何外界有害因素都可能引起机体免疫系统及其功能的改变,从而引起免疫反应。另外,值得提出的是自1977年Besedovsky提出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系统后,该领域受到广泛重视,大量资料表明,免疫系统与神经内分泌之间存在双向调节的关系,胸腺作为免疫系统中枢器官和内分泌器官的双重角色,在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中占有特殊重要地位,因此有人提出胸腺-神经内分泌网络概念。外源性化学物可干扰这一网络的调节功能,引起神经内分泌免疫的改变。

表1 评定免疫功能改变的筛选方案

环境因素和毒物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许多外源性化学物都会引起免疫功能的改变,如多卤代芳香族中的多氯联苯(PCB)、多溴联苯(PBB)、四氯二苯-对-二噁英(TCDD)、六氯苯(HCB)、多环芳烃中的苯蒽、7,12-二甲基苯蒽(DMBA)、三甲基胆蒽(3-MCA)、苯并芘(B(a)P);农药中的DDT、滴百虫、甲基对硫磷;金属中的铅、镉、砷、汞、锌、铜、甲基汞;工业化学物中氯乙烯、苯、苯乙烯;吸入物中的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一氧化碳、臭氧等。上述化学物虽然对免疫功能影响的表现和机理并不完全相同,但大致可归纳出下列几种情况:(1)使免疫功能受到抑制或导致免疫缺损。如TCDD对实验幼鼠表现为胸腺萎缩、移植物抗宿主反应、宿主排斥移植物以及大鼠体内PHA和ConA所致淋巴细胞转化皆受抑制。(2)影响宿主的防御机制,改变其对细菌、病毒、寄生虫及可移植肿瘤和自发肿瘤的抵抗力。如动物接触臭氧、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光化学烟雾、铅尘、氧化镍等会造成肺部防御功能受损,表现在死亡率和杀死细菌率等变化。DES和TPA明显增高肿瘤发生率。(3)产生变态反应,当机体受抗原刺激后,产生异常的体液或细胞免疫反应,导致病理变化不同于该物质引起的一般中毒性改变,而是免疫反应性炎症;不易找到一般毒理学的剂量-效应规律;经一定潜伏期后再次接触该物质才能激发出特定症状。变态反应疾病是工业生产过程中工人最常患的免疫病之一。根据过敏反应出现的快慢,抗体是否存在,可把变态反应疾病分为四型,即第1型速发型或反应素型,第Ⅱ型细胞毒型或溶细胞型,第Ⅲ型免疫复合物型,第Ⅳ型迟发型或细胞免疫型。

免疫毒性评价方法:由于免疫系统的复杂性,参与免疫应答的器官不是单一的,参与免疫反应的细胞也是多种多样的,因此要想确定一个外源性化学物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决不是用一个试验就能说明的,必须设计一组试验。1979年美国国家环境科学院(NIEHS)提出一个确定免疫功能变化的筛选方案,见表1。

由于上述方案包括内容很广,测试项目太多,又提出一个最低筛选方案,见表2。

表2 外源性化学物免疫毒性评价的基本检测项目

日本帝京大学环境卫生教研室大泽基保也提出一个确定实验动物接触化学物质后产生免疫毒性的筛选方案,其中除了NIEHS提出的最低检测项目外,还补充了巨噬细胞功能、速发型过敏反应以及自身抗体的测定。在肿瘤免疫评价方面,要特别重视细胞免疫功能的测定,如T细胞、B细胞、裸细胞、K细胞、NK细胞、LAK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数量与功能的测定。除此以外,在进行免疫毒性研究时还应注意动物的选择,即动物的品系,“美国毒理学研究规划”常规使用的动物为B6C3F1小鼠,动物年龄多选年轻成年动物,还要求无病体感染的动物。免疫途径,应尽量摸拟人接触外源性化学物的途径,以便于外推到人,免疫剂量应避免使用具有明显毒性的剂量,一般为1/10LD50~1/5LD50

免疫毒理学与免疫学的发展和免疫新技术的应用是分不开的。近年来,由于抗原、抗体的纯化及对细胞膜抗原受体、结构及其功能的研究,以及高敏感度免疫检验技术的应用,特别是常用的标记技术(酶、放射、萤光)及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建立,为免疫毒理提供特异、快速、敏感、简易、用血量少的方法。毒理学家的任务之一是如何将这些技术引进毒理学研究领域,如果能找出化学物,特别是半抗原物质在体内转换或代谢成何种抗原,就可能做出中毒机理和早期特异诊断的指标。毒理学家的另一研究重点是免疫调控。辅助T细胞(Th)和抑制T细胞(Ts)在免疫调控中起着重要作用。另外在肿瘤免疫和治疗方面有了新的发展,即白细胞介素2(IL-2)通过与细胞膜上的高亲和力受体结合,调节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淋巴因子、活化杀伤细胞(LAK)的增殖和功能,发挥其抗肿瘤作用。IL-2受体(IL2R)的正常或异常表达与机体的多种生理或病理过程息息相关。随着IL-2R单克隆抗体的问世,IL-2R与多种疾病的关系,已成为近年来免疫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当然也将成为免疫毒理学研究的热点。由于免疫应答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和特异性,并由多种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参与完成。因此,可采用体外培养各种免疫细胞的方法,在培养液内加入各种外源性化学物,通过该方法了解这些外源性化学物作用的部位,并提供有关外源性化学物与生物效应之间作用性质方面的资料。

【参考文献】:

1 Wallace H.,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Toxicology,New York:Raven Press,1982,561

2 Kern E.R.,Environ Health Pespect,1982:43:71

3 Mullenp W.,Immunotoxicology,1984,15

4 Li P A.,New Approaches in Toxicity Testing and Their Applications in Human Risk Assessment,New York:Raven Press,1985,165

5 于永强.化工劳动保护(工业卫生与职业病分册),1985,21~22

6 Descotes J.Immunotoxicology of Drugs and Chemicals,New York,1986,3

7 Rnodes C.,A Journal of Molecular and Cellular Toxicology,1988,12(2):151

8 李柏青.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1989;12(1):25

(化学工业部化工劳动保护研究所于永强研究员撰)

随便看

 

科学参考收录了7804条科技类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科技类参考文献及英语词汇的翻译,是科学学习和研究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3 Sciref.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4/5/18 21:1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