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单词 克山病
释义

【克山病】
 

拼译:keshan disease
 

克山病是一种原因尚未清楚的地方性心肌病,最先发生于黑龙江省克山县,因此就地命名为克山病。据最近流行病资料,此病发生在中国15个省和自治区的广大农村。克山病对病区人民的生命危害极重。历史上暴发年高发季节最多可使全村人的半数死于此病,幸存者也背井离乡抛家逃命,使许多村屯人绝地荒。1960年,中共中央成立了地方病领导小组,由中央书记处书记直接领导克山病的防治领导小组,在全国也成立了许多专业防治研究机构,每到发病季节便派出医疗队深入农村病区防治克山病。80年代以来克山病的发病已明显减少,但克山病的病因研究和防治工作仍在继续进行。

1935年冬,黑龙江省克山县光荣村(202号)村民突然因心难受、恶心呕吐,几小时内便导致病人死亡。就在这个冬季的两个月内,全村1/5的人因此病而死亡。当时正处日伪统治时期,日本医生原亨等到病区调查认为是一种心肌病,但原因不清,故就地命名为克山病。

克山病发病特点和病因,在新中国成立经40多年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其发病规律基本清楚。(1)地区性:因克山病发生于一定的地区而其它地区不发生所以称其为地方病。发生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山东、山西、陕西、贵州、河南、河北、云南、四川、湖北、甘肃、陕西、新疆等15个省和自治区。每个病区从大到小发生在上述省分中的一些县,县中的一些乡,乡中的一些村屯。这些地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食用自产粮的农村,按其病情又可分为轻、中、重病区。(2)人群性:发生在病区中的食用自产粮的农业人口。据哈尔滨医科大学克山病研究所1974年调查资料,尚志县一个病村1326人,食用当地自产粮的农业人口592人,检出克山病患者36人,检出率为6.1%;食用供应粮的非农业人口734人,无一例克山病人检出。主要发生在农业人口中18~45岁的生育期妇女和2~7岁的成长期儿童。(3)时间性:克山病存在多发年的现象,但是多发年的间隔没有规律。北方病区的急型克山病90%以上的病人集中在冬季12月到翌年的2月份之间,而亚急型克山病多发生在冬末春初(2~3月份)。南方病区,云南、四川省急型克山病少见,主要是儿童的亚急型克山病为主。发病的时间与北方也有明显不同,多发生在夏季6~9月。慢型克山病发生在一年之中的任何季节,常随多发年和多发季节之后而明显增多。克山病的病因至今尚不清楚,主要有3种学说:一是传染学说,认为是由于病毒、细菌、真菌、原虫等病原体的感染,病原微生物毒素直接引起心肌损害。二是中毒学说,有害气体一氧化碳、有机毒物亚硝酸盐、真菌毒素、无机毒素钡(Ba)、锰(Mn)等物质的中毒。三是营养性生物地球化学说,在病区条件下,地球化学成分通过饮食链作用于机体,造成心肌所必需的某种或某几种化学物质的缺乏或失衡而使机体患病。近年来中国医学科学院劳卫所等单位经大量的现场调查和实验室研究工作证明,病区的水土、粮菜以及病区人的血和头发硒的含量明显低于非病区。用低硒饮食喂养动物能得到类似克山病样的病理改变,病区人群口服亚硒酸钠可以预防克山病的发生。因此缺硒与克山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的认识已趋于统一,但是尚存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

病理变化主要是心肌实质的改变,心脏有不同程度的增大,心腔扩张,心室壁心肌切面可见散在点状病灶,心室病变重于心房,室间隔和左室重于右室。光学显微镜下可见心肌细胞实质性损害。心肌细胞的变性、坏死、纤维瘢痕化。粟粒样病灶沿心肌中冠状血管走行分布呈葡萄串样。新旧病变并存无相互蔓延关系。心肌损害严重者坏死病变可连片,形成片状瘢痕。常可见到传导系统的损害。电子显微镜下可见心肌细胞膜系统的损害。横管及肌浆网扩张,线粒体增生肿胀,嵴减少消失,空泡变,成层变,钙化,肌纤维过度收缩形成巨大收缩带,微血管内皮增生阻塞。

临床上根据心脏功能代偿状态和发病经过把克山病分为4个临床型。急型克山病:发病急剧,可以明确说出几个小时前发病,伴有频繁而顽固的恶心呕吐,呕吐物为带有胆汁的黄色液体,心难受,烦躁不安,四肢厥冷,血压降低,以急性心源性休克、急性心力衰竭和各种严重心律失常表现为主,心电图改变可见ST-T改变和各种心律失常,血清酶含量明显增高。此型克山病患者死亡率很高。治疗,首先用吗啡、安定等镇静药使病人安静,12.5%VC5~10g加葡萄糖静脉注射,病情不见好转可重复注射,24h可用到30g,同时注意对休克、心力衰竭和严重心律失常的治疗。急型克山病主要发生在北方病区,近年已很少见到此型病人发生。慢型克山病:起病缓慢,常因心悸气短、肝大浮肿等心力衰竭出现而被发现,不能说出发病的准确日期。这型病人可从急型.亚急型以及潜在型克山病转变而来,亦可没有克山病的既往史,后者称之为自然慢型克山病。慢型克山病的临床及器械检查改变,主要是心脏增大以心腔扩张为主、肝大浮肿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扩张型心肌病的表现。其治疗也主要是减轻心脏的负荷,以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为主。亚急型克山病:发生在2~6岁的儿童。云南和四川病区以此型病人多见。发病较急型病情缓和,一般在2~7d左右。患儿常以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哭闹不安、腹账腹泻为主。临床检查,面色灰暗,心脏扩大,肝脏肿大,颜面、四肢浮肿等也以充血性心力衰竭表现为主,有时可能将其误认为是肾炎,但尿无明显改变。治疗也主要以治疗心力衰竭为主,可酌情伍以维生素C和葡萄糖静脉注射,有利于受损心肌的康复。此型病人常可见到心脏附壁血栓脱落所致脑栓塞而造成的偏瘫。潜在型克山病:无明显症状,心功代偿良好,临床或X线检查心脏可能轻度扩大,心电图检查可见到完全性右侧房室束支传导阻滞、ST-T改变、多发室性期前收缩、心房颤动等心律失常。由急型、亚急型、慢型转变来的潜在型克山病或者器械检查有早期心脏功能不全者,称之为不稳定性潜在型克山病,它可能转变为慢型克山病,可采取减少体力负荷、长期服用洋地黄和钙拮抗剂治疗。无上述情况者称之为稳定性潜在型克山病,只需作定期复查,不需特殊治疗。

因为克山病的病因尚不清楚,所以预防克山病至今还没有特效。硒缺乏与克山病的关系已被多数人重视,所以目前在病区开展以补硒为主的综合预防措施是行之有效的。亚硒酸钠口服剂量5岁以下0.5mg,5~10岁1.0mg,10岁以上同成人2.0mg,每周1次。也可食用加硒食盐、加硒粮或施加硒肥料于农田,从根本上改变缺硒的地球化学环境。此外还应改善膳食质量,合理搭配,避免膳食单一,创造良好的卫生环境,减少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机会。保管好粮食和水源,减少有毒物质进入人体等都是不可忽视的措施。克山病将随这些病区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之得到而抵消致病因素,使之得长期控制并最后消灭。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于维汉,等.中国地方病学杂志,1982,1:2,77

2 苏引,于维汉.中华医学杂志,1979,59:8,461

3 杨光祈.营养学报,1982,4:3,191

4 王凡,等.营养学报,1982,4:3,271

5 谷伯起,等.中国地方病学杂志,1984,3:3,153

6 夏德义,关振中.地方病通讯,1986,1:3,10

(哈尔滨医科大学博士生导师关振中教授撰;夏德义审)

随便看

 

科学参考收录了7804条科技类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科技类参考文献及英语词汇的翻译,是科学学习和研究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3 Sciref.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4/5/18 21: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