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单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释义

【蛛网膜下腔出血】
 

拼译:subarachnoid haemorrhage(SAH)
 

主要是指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非外伤性),脑底或脑表面血管破裂,大量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病因多为先天性动脉瘤和动静脉畸形。其它如高血压动脉硬化、颅脑外伤、颅内肿瘤、血液病所引起的脑实质内出血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则称为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患者的主要死因是动脉瘤破裂、脑疝形成和脑血管痉挛(CVS)。

典型SAH的临床特点是:青年患者在动态情况下突然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呕吐、颈项强直和均匀血性脑脊液即可作出诊断。为进一步明确病因,须作脑血管造影和数字减影,发现动脉瘤或动静脉畸形,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防止复发。

治疗方法:(1)一般治疗:病人常有剧烈头痛,除脱水降脑压外,还应给予镇静止痛等对症治疗。(2)防止再出血:再出血常发生在出血早期。动脉瘤手术治疗是防止再出血最理想方法。抗纤溶治疗的目的主要是保护动脉瘤因血块不被溶解而能减少再出血的危险,常用药有6-氨基己酸(EACA)和止血环酸(AMCA),用药时间不宜过长,如在用药期间出现脑缺血症状,须立即停药。最近研究资料表明,抗纤药物与钙离子拮抗剂、硝苯苄胺(Nicaraipinl)联用效果最好(D.W.Beck等,stroke 1988)(3)外科治疗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动脉瘤再破裂。脑血管造影可显示动脉瘤,应该早期手术。(4)脑血管痉挛的预防及处理:CVS并发迟发性的或弥漫性缺血性的神经功能缺失是造成SAH患者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其高峰期常在SAH后6~15d出现。有关CVS的防治迄今尚无令人满意的办法,有人主张用钙离子拮抗剂,如尼莫地平及扩充血容量(低分子右旋糖酐)。解除血管痉挛的药物很多,包括β-受体兴奋剂、磷酸二磷脂酶抑制剂(氨茶碱、罂粟碱等)、α-受体抑制剂、单胺抑制剂、平滑肌松弛剂等。清除早期血肿可以防止CVS发生。

SAH部分病人出现渐进行痴呆、尿失禁、共济失调等,经头颅CT发现脑室系统对称性扩张,皮层无萎缩,提示出现正常脑压脑积水,应尽快手术治疗。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尹世杰教授撰)

随便看

 

科学参考收录了7804条科技类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科技类参考文献及英语词汇的翻译,是科学学习和研究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3 Sciref.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4/5/18 11:5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