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单词 克山病病因研究
释义

【克山病病因研究】
 

拼译:study on keshan disease etiology
 

克山病是一种以多发性灶状心肌坏死为主要病变的地方性心肌病。在中国从东北到西南的15个省和自治区的农村里流行。最早暴发流行的报告是1935年黑龙江省克山县,因原因不明而以县名命名为克山病。暴发流行时,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景象十分凄惨。有资料记载的北方11省,在高发的1959年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6.02/万和1.996/万。为了挽救和保护广大病区人民的生命和健康,迫切地需要找到确切的克山病病因,寻求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以期控制克山病的猖獗流行。

新中国成立以来,克山病防治工作有两大突破性进展。一是1961年西安医学院王世臣等创立的大剂量Vc静脉注射疗法抢救了无数急型的和亚急型的克山病人,使病死率由80%降到20%以下。二是中国医学科学院克山病防治科研小分队和西安医学院克山病研究室,受畜牧兽医界防治动物白肌病的启发,先后在四川和陕西进行的大规模试验中,肯定了口服亚硒酸钠预防克山病的效果。1977年向全国推广后,使克山病发病率明显下降,北方11省统计数字表明,1984年发病率仅为0.17/万。之后,中国未见暴发流行。迄今,虽然克山病病因还没有完全清楚,但由于有了有效的防治措施,已在中国控制了克山病,这是中国科学工作者对预防医学的重大贡献。

关于克山病病因的假说很多,概括起来可分为生物的和非生物的病因两大类。经过长期的防治实践和实验研究,有些学说在不断地修改完善;有些学说已趋于否定,如生物病因中的自然疫源性传染说、住肉孢子虫感染说、甲型链球菌变态反应说等和非生物病因中的一氧化碳中毒说和钡中毒说;有些病因观点提出后也进行了一些实验研究,但未得到结论性的答案,处于暂缓或断续研究状态,如钼、镁缺乏说、病毒感染和真菌毒素中毒说。现将较为肯定和正在进行的若干病因研究概述如下。

非生物病因学说:即水土病因说或生物地球化学病因说。认为病区自然环境中存在某种缺陷(如缺乏或过多),通过水和食物传递而致人体发病。

硒缺乏学说:其基本内容是低硒是克山病发病的基本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还需要有与低硒有关的复合因素参与发病。此学说已为多数学者所接受。其依据是:(1)克山病区内外环境无一例外地处于低硒状态。1972年和1975年中国医科院克山病小分队在国内首先建立了生物样品中微量硒的荧光测定法和血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一种含硒酶,是体内主要抗氧化酶系之一)活力的测定方法。对病区和非病区进行了大量调查,证明病区居民血发硒和主粮硒均处于低硒状态,机体GSH-Px活力也处于低下状态。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等单位从全国27个省采集了上万分人发、粮、土等样品,也证实克山病区确实处于低硒环境。他们划分的克山病区硒含量范围列于表中。(2)补硒可有效地预防克山病。如上所述,预防克山病的补硒措施推广以后,克山病得以控制。补硒后,人体血硒可达0.05mg/L以上,GSH-Px也达正常水平。(3)发病机理的研究支持硒缺乏学说。在全国7省16个科研单位293名科技工作者参加的云南楚雄克山病综合考察中,生化研究结果表明,克山病人和病区人群存在以低硒为中心的代谢改变。如血和心肌中GSH-Px活力低下,处于低抗氧化功能状态;红细胞和心肌自由基和脂质过氧化物升高;红细胞膜和心肌线粒体膜受损等。(4)低硒不是克山病发病的唯一因素。因为低硒地区并非均有克山病流行;克山病有季节高发和年度波动性,但内外环境硒水平并不随之变动;克山病区内病人与非病人机体硒和GSH-Px活力水平无显著差异。因此认为,除低硒以外还有复合因素参与发病,此复合因素只有在低硒时才起作用。探寻可能的复合因素研究正在国家“八五”攻关课题中进行。

表1 硒含量范围划分 ng/g

与硒有关的复合因素研究:(1)硒和维生素E联合缺乏可能是引起克山病的基本原因。其依据是VE和硒都具有清除自由基保护细胞膜作用,且两者有互补作用;病区人群血浆VE水平低于非病区。动物实验证明,病区粮中的致病因素可损伤心肌线粒体而导致心肌坏死,硒和VE联合补充可起保护和预防作用。但目前支持此观点的资料还不充分,更详尽的实验研究正在国家“八五”攻关课题中进行。(2)膳食中硒和蛋氨酸缺乏可能与克山病发病有关。有人提出,某些氨基酸缺乏或失衡可能引起心肌损伤而致克山病;在硒的动物实验中又发现补充蛋氨酸可提高硒的利用率;低硒低蛋氨酸合成饲料可引起大鼠心肌坏死。因此认为它们有可能与克山病发病有关。但目前支持此观点的数据还太少。为了判别蛋氨酸是否与克山病发病有关,还需进行较多的实验研究,特别是必须有人体实验和病区人群调查的资料。(3)膳食中低硒高锰可能与克山病发病有关。锰可使血和心肌硒含量以及含硒酶活力显著降低;过量的锰可引起心肌损伤,其主要部位是心肌线粒体。但在流行病和生态环境调查中未能看到各病区环境都有低硒高锰的一致规律。因此锰是否确实与克山病发病有关还有待探讨。

生物病因中毒学说 主要是真菌毒素中毒学说,最初由中国医科院郭可大在1961年提出,但多年来没有令人兴奋的进展。1983年,北京农业大学李季伦等从陕西克山病区粮食中分离出串珠镰刀菌胶孢变种,它分泌的串珠镰刀菌素可致动物心肌坏死。1989年,中国医科院药物研究所梁晓天等采用化学方法合成了串珠镰刀菌素,毒理实验看到给毒1h即可见心肌线粒体损伤。1990年3月20日梁晓天在《中国科技报》上发表了“真菌毒素是导致克山病的元凶——缺硒学说渐被否定”,引起克山病病因学界的争鸣。目前持不同观点的学者正在对真菌毒素进行细致的实验研究和病区非病区的对比调查,以期在短期内明确回答串珠镰刀菌毒素是否可能是克山病病因。

上述几方面的病因研究仍在进行,克山病发病机理的研究和硒生物学功能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克山病病因的确定。1985年,意大利F.Ursini发现的谷胱甘肽磷脂氢过氧化物酶是定位于膜上的含硒酶,能较好地解释硒节约VE和保护生物膜作用。1990年英国J.R.Arthur和德国D.Behne分别鉴别出的碘化甲腺原氨酸5-脱碘酶是又一含硒酶,它为硒预防克山病提供了“非抗氧化”机理,更恰当地解释了克山病人血清中T4升高和甲状腺肿有80%检出率的现象。这两个新的含硒酶将是今后克山病病因研究中的热点之一。克山病病因研究的最大难点可能是至今没有恰当的克山病动物模型;克山病病因最后确立的难点可能在于中国已基本消灭了克山病,无法找到克山病人来最终验证。这虽然不利于研究工作,但它毕竟已造福了人类,给全体研究者以宽慰。

【参考文献】:

1 西安医学克山病研究室,中华内科杂志,1961,6:346~350

2 Keshan Disease Research Group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Chinese Medical J.1979,92:471~476

3 西安医学院克山病研究室,中华医学杂志,1979,59(8):457~459

4 杨光圻,等.营养学报,1982,4(3):191~200

5 朱莲珍,等.营养学报,1982,4(3):229~233

6 孙建纯.中国克山病及其防治研究.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87.1~24

7 生化专题组,楚雄克山病综合性科学考察文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178~184

8 谭见安,侯少范.环境硒与健康.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219~241

9 王凡,等.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1991,6(5):306~307

10 曾宪惠.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1991,6(5):308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夏弈明研究员撰)

随便看

 

科学参考收录了7804条科技类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科技类参考文献及英语词汇的翻译,是科学学习和研究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3 Sciref.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4/5/18 21:1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