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单词 妇产科学
释义

【妇产科学】
 

临床学科中的一门专科,专门研究妇女特有的解剖、生理和病理。一般可分2个学科,即妇科学与产科学。

产科学研究妇女在妊娠、分娩及产褥期机体内所发生的一切变化,以及预防病理状况的发生与合理治疗它们的方法,并研究新生儿的特点。产科学是广义的妇科学的一部分。

GYNECology(妇科学)是从希腊字演变来的,意思是一门妇女的科学,内容是研究女性机体不同于男性机体的一切特点。

在13世纪初叶,才有妇产科方面的记载,其内容是建立在偏见与迷信之上的,如接生由教堂修女担任,接生婆把产妇放在浴室进行接生,并进行蒸浴,分娩迟缓时,就应用悬吊身体、揉搓腹部及一系列的不科学的方法,遇到难产时就束手无策,只能求助于神,当时产妇与婴儿死亡率很高,以产后发热为例,常视为不治之症,症状严重一些,即要送入死亡室等死。到18世纪中叶才有产科医生这一名称,并有助产术书籍问世,改变了不学无术的接生婆的工作方法,逐步走向科学,第1次应用产钳术也就在这个时期。西方妇产科书籍与技术进入中国只有近百年的历史。

中国传统医学在妇产科学的成就是很早的,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如“山海经”内载有治不孕症的方剂,当时扁鹊就是专门的妇产科医生。汉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中即有很多妇产科疾病方面的记载,如妊娠呕吐、带下、闭经等。隋代巢元方所著“诸病源候论”中有妇人杂病、难产、产后病等内容,记载较为丰富。唐代孙思邈著有“千金要方”,将妇人胎产列于卷首。元代杨子建著有“十产论”,对各种异常胎位作了叙述。到明、清2代更有更多的妇产科方面书籍问世。如明代李梴(1)对怀胎的日期作出了决定,据记载,他以三九二十七作为1个月计算,十月怀胎应是270d,胎儿发育成熟,即将临产,这个论点比现在从末次月经计算为280d,更为精确,符合真正受孕到分娩的实际时期。在中国传统医学中最有价值的2000多年前“黄帝内经素问”提到的“(2)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天癸至,任脉通,太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多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白。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始发白。七七任脉虚,太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从这段话可以看出,在纪元以前中国祖先对女子的生理月经、生育各方面的认识都非常科学,符合实际情况。根据以上一些简单史料,即可看出中国传统医学在妇产科方面知识是很丰富、宝贵的。从当今现实情况来看,西医方面对很多疑难疾病,感到束手无策时,往往要求助于我国医学,通过中西医结合后,而解决问题。

1949年建国前,由于受封建制度约束和政府不关心人民的健康,妇产科领域内问题很严重,如绝大部分接生工作在农村与部分城市都由民间妇女来担任,因而每年孕产妇死亡率高达13‰,婴儿死亡率竟达200‰左右。产妇死亡原因是产后出血与产褥感染,婴儿则常死于破伤风。

建国后由于党和政府的关怀,妇女保健事业有了飞速的发展,全国各地众多保健院建立,从1957年起开始建立农村产院,并大力培养妇产科专业人员(妇产科医生、助产士、助产员),因有了这些条件,保证了新法接生的普遍推广,产妇与新生儿死亡率逐步降低。以1958年北京市调查统计,孕产妇死亡率0.1‰,婴儿死亡率为37.9‰。

近20年来妇产科范畴内发展起一门新兴专门学科,即围产医学,它对降低母儿的死亡率和障碍儿的发生率,保证母儿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围产医学的特点是:(1)孕产妇和胎婴儿是一整体,他们通过胎盘绒毛和血液循环互相影响。它改变了以往在妊娠和分娩过程中以产妇为中心和重点的观念,成为母子为一个主体的围产医疗体系。(2)妊娠过程是一个综合性的生理变化过程,它既包括基础医学理论,又有临床实践,强调了基础医学对围产保健工作的重要性,特别是胚胎学、生理学、免疫学、遗传学、药理学、超声波学等学科,只有掌握与熟悉有关基础学科的理论知识,方能提高围产医学的质量。(3)孕妇和胎婴的医疗保健工作,不仅包括整个妊娠和分娩期,还应提早到包括怀孕以前的时期,因为在未孕时期的健康状态对孕产妇与胎婴儿的健康有很大关系。如肾脏病尚未治愈而受孕,其胎婴儿常会发育迟缓、畸形或死亡。

围产医学中强调了保健制度,要求地区性建立3级保健医疗机构,每级都有各自的工作范围和职责分工,并有密切的上下级联系和转诊制度。对高危妊娠的识别也是围产保健工作的重点内容;它指妊娠期和分娩期,母儿已有明显的不利因素存在,或预测到有潜在的危及母儿健康的因素将要发生,这类孕妇为高危妊娠,必须及早进行诊断和治疗。

在妇科领域中,近年来也有较大的进展:(1)宫颈癌是妇科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1种,历来威胁着妇女健康,由于普查普治工作的普遍开展,如细胞学的检查,癌前期病变各种有效的治疗,使宫颈癌的发生率显著下降,由原来是妇科恶性肿瘤死亡的第1位,下降到第3位。(2)绒癌是一种高度恶性肿瘤,在60年代以前死亡率在90%以上,近20余年来中国在化学治疗方面作了新的尝试,如药物的剂量、选择、配伍以及给药途径、速度等方面,绒癌死亡率下降到20%以下,使绒癌的预后有显著的改观。(3)内窥镜:近20年来妇科中广泛应用内窥镜检查技术,如腹腔镜、宫腔镜等,对盆腔内、宫腔内病灶可直视下进行诊断,故使诊断正确率显著提高,由于代替了一部分妇科病以前必需作的剖腹探查,因此大大减轻了妇科痛苦。

妇产科工作是整个医药卫生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关联到广大妇女和下一代的健康和安全,因此应不断吸取世界先进知识与优秀成就,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提高业务水平,更好地为广大妇女与下一代健康服务。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张缔华教授撰)

随便看

 

科学参考收录了7804条科技类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科技类参考文献及英语词汇的翻译,是科学学习和研究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3 Sciref.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4/6/17 9:5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