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单词 卢瑟福
释义

【卢瑟福】
 

拼译:Rutherford,Ernest
 

【从事学科】:英国物理学家

【生卒】:1871—1937

【介绍】:生于新西兰纳尔逊城。1887-1889年在纳尔逊大学学习。1895-1898年在剑桥大学卡文迪什实验室学习,成为物理学家约瑟夫·汤姆孙学生和助手。1898年移居加拿大,任麦克基尔大学教授。1907年定居英国,任曼彻斯特大学教授。1918年后任剑桥大学卡文迪什实验室主任。

卢瑟福在研究放射性现象和原子结构方面取得重大成就。1899年发现放射性辐射中的2种成分,并命名为α射线和β射线。接着又发现新的放射性元素钍。1902年在加拿大工作期间,和英国化学家索迪一道,通过对铀的放射性研究,提出原子自然蜕变的理论:放射性现象是原子自行蜕变的过程。在蜕变过程中,一种元素的原子可转变成另一种元素的原子,同时放射出α粒子和β粒子。这种理论冲破原子不可再分的理论,揭开物理学史上新的一页,引起物理学和化学领域的革命。由于上述贡献,卢瑟福于1908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1911年,卢瑟福根据α粒子的散射实验(被称为卢瑟福实验),发现了原子核的存在,从而提出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原子结构与太阳系结构相似,原子中心有一个带正电的核,带负电的电子围绕原子核转动。原子内电子的电量总和等于核的电量,使整个原子呈中性。这个模型假说虽还不够完善,但为人们探索原子内部结构打开了神秘大门。

1919年,卢瑟福用放射性元素钋的α粒子轰击氮原子,获得氧的同位素,首次实现元素的人工蜕变。1920年还预言存在中子,认为原子核内部存在某些不带电粒子,能很容易地打入原子核内,或和原子核结合起来,或在它的强大场内蜕变。12年后,这种中子果然被人们所发现,成为轰击原子核的最佳炮弹,为原子核链式反应、释放原子能提供条件。

卢瑟福是一位在科学上作出重大贡献的原子物理学家。后人为纪念他,把他的名字定为放射性强度的单位。

卢瑟福主要著作有:《放射性》(1904)、《放射性蜕变》(1906)、《放射性物质及其放射》(1912)等。

随便看

 

科学参考收录了7804条科技类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科技类参考文献及英语词汇的翻译,是科学学习和研究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3 Sciref.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4/5/18 21:1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