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单词 野生油菜
释义

【野生油菜】
 

拼译:wild rape
 

中国云贵、青藏高原、新疆内陆高原地区以及晋陕黄土高原,均有野生油菜分布。野生油菜属十字花科芸苔属植物。野生油菜资源的发掘,不但为增添油菜育种的物质基础、扩大利用多样性的基因资源提供了可能,而且对油菜新品种选育和进一步确定野生油菜与芸苔属栽培油菜的亲缘关系及中国芥菜型油菜的起源问题等具有重要意义。

野生油菜广泛分布于中国西北部各地特别是新疆和神农架及三峡地区。此外,甘肃武山、定西、榆中以及青海西宁等地区也有分布(汪良中、李濬先等,1982)。1986~1988年对新疆、云南油菜野生资源考察资料表明,新疆野生油菜以新源、昭苏、特克斯三县为集中分布县,其它如巩留、伊宁、察布查尔、霍城、博乐、温泉、塔城等县为零星分布县。野生油菜分布范围为北纬42°38′~47°14′,东经80°10′~89°54′,分布海拔最高限为2400m,最低限为340m。云南野生油菜在滇中、滇南、滇西南和滇西北部分地区均有分布,分布范围为北纬20°~28°,东经98°50′~102°30′,分布海拔为600~2380m。

野生油菜的形态特征 新疆野生油菜为芸苔属芥类植物。其在形态有多种表现,大部分植株矮小,根系入土深;主茎近圆形或有棱,密被刺毛;有的叶片正面和背面均有刺毛,枝上也多有刺毛;基叶为深裂叶,绿色,叶腋多有紫斑,叶缘有锯齿;花器较小,黄色花瓣平展,互相分离,花序较短;角果为短柱状,被有刺毛,紧贴花轴着生,有的斜生,甚至有的与主轴成直角;果皮厚;种子黑色,辛辣味浓,千粒重2~3g。云南野生油菜有两个类型:(1)白菜型野生油菜。其大部分植株矮小;大多为匀生分枝型,也有下生分枝型,支根发达;有裂叶和完整叶两种,叶面有刺毛和无刺毛两种;叶为绿色,少数呈微紫色;花小,黄色;果喙较长,千粒重0.7~0.9g。(2)芥油型野生油菜。一般植株较高,主根发达,基叶有浅裂、深裂和完整叶3种;花较小,花瓣呈球拍形;株型有扇型、帚型和筒型3种,大部分主花序较短,花序上常有不育花;角果较短,果喙较长;千粒重0.9~1.2g。

1935年禹长春研究并为后人公认的“禹氏三角”中芥菜型油菜是黑芥与白菜型油菜自然杂交后双二倍化而来,而中国是白菜型油菜的原产地之一,因此中国发现的新疆野生油菜是否是黑芥,是关系到中国芥菜型油菜的起源问题。自1986年以来,各研究者研究了野生油菜的有关特征特性及其与黑芥和芥菜型油菜等有关问题。由于野生油菜分布面广,各群落在不同生态环境中长期自行繁衍,形成野生油菜的多样性,它不仅表现在形态特征、细胞学、品质性状等方面,而且遗传行为也不尽相同;也由于各研究者所采取的野生油菜的材料不同,因而研究的结果形成相似的或相异的结论或观点。

形态解剖学的研究 i987年,钱秀珍、徐珍秀等对16份新疆昭苏野生油菜的花粉进行电镜扫描观察结果,根据花粉形态结构异同,可分为四种类型。1987年,杨萍、利容千等对新疆野生油菜和黑芥的花粉形态特性的研究,表明两者有差异。1988年,官春云在自然生境下观察了16份新疆野生油菜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其与黑芥相近,但前者在形态上变异较大。1988年,何风仙、刘如姣比较研究了2份新疆野生油菜与黑芥的形态和解剖结构,结果是基本相同的,仅在某些性状上有明显差异。1988年,官春云、王国槐研究了新疆野生油菜的20份材料,表明其种子性状与黑芥相似,而其种皮的电镜扫描图像与黑芥不同,呈蜂窝状形如富士山的突起是其显著特点。

细胞学观察 1988年,李栒对3份新疆野生油菜的细胞遗传研究资料表明,在细胞有丝分裂前期染色体的形态变化可分为4个时期,即极早前期、早前期、中前期和晚前期。在晚前期可见到染色体的6个形态特征。对新疆野生油菜与黑芥的细胞遗传学特性的比较研究,各报告人的研究结果也不一致。

表1 新疆野生油菜与黑芥的细胞遗传学特性比较

注:W为全带,C为着丝点带,O为无带,N为随体带,N0为随体无带。m和Sm为半部和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SAT为随体。

自交亲和性和杂交亲和性 1988年陈玉卿、徐希龙的研究结果表明,新疆野生油菜中多数材料自交不亲和;云南野生白菜自交不亲和,而野生芥菜自交亲和性强。野生油菜自交不亲和可采用剥蕾授粉和电助授粉提高结实率(王兆木、焦清亮,1988),同时因野生油菜种子休眠性强,可采用综合处理打破休眠,提高萌发率(吕忠进、傅寿仲,1991)。新疆野生油菜与芸苔属6个常见种正反交均表现不亲和,而云南野生芥菜与芥菜型油菜杂交的亲和指数较高,与作父本的羽衣甘蓝、黑芥分别杂交的亲和指数较低。云南野生白菜与白菜型油菜正反交均表现高度亲和。新疆野生油菜与云南野生油菜正反交均不亲和。1988年王兆木、焦清亮研究资料表明,新疆野生油菜与白菜型油菜、芥菜型油菜、黑芥、埃芥杂交,结实率低,虽获一些种子,但发芽率很低。

抗性 新疆野生油菜的抗虫、抗旱、抗裂果性较强。1988年,陈玉卿、徐希龙对野生油菜的鉴定资料表明,新疆、云南从野生油菜对病毒病的抗性均在低抗水平以下;对菌核病的抗性强弱顺序为新疆野生油菜>云南野生芥菜>云南野生白菜。

品质和生化系统学 1988年,钱秀珍、吴新镛等对154份新疆野生油菜的脂肪酸组成分析结果,芥酸含量低,最低为5.23%,亚油酸和油酸含量最高的达31.38%和26.94%,而亚麻酸含量最低的为9.29%,最高的在36%以上。1988年,王兆木、焦清亮对11份新疆野生油菜种子的硫代葡萄糖甙(简称硫甙)的测定结果表明,平均含量为0.86%(变幅为0.7%~1.05%)。这是我国的芸苔属油菜资源中首的低芥酸、低硫甙野生油菜资源。1989年,伍晓明比较了新疆野生油菜与栽培油菜特别是黑芥和芥菜型油菜的酯酶、过氧化物酶谱表明,新疆野生油菜的不同群体或株系间的同工酶存在一定差异,可根据酶谱划分为几种类型,并与黑芥存在差异,但特征酶谱很相近,而芥菜型油菜的酶谱与新疆野生油菜如野油10号和白菜型油菜的叠加酶谱很相似。他认为新疆野生油菜是个复合群体。新疆野生油菜不同材料的种子中硫甙组成可分为两种类型,如野油1号和4号含95%以上的2-丙烯基硫甙,与黑芥、芥菜型油菜和埃芥所含的相似,可能与含2-丙烯基硫甙为主的芥菜型油菜起源有关;另一类如野油10号、昭苏野生油菜,含90%以上的3丁烯基硫甙和少量2-丙烯基硫甙,与白菜型油菜以3-丁烯基硫甙为主很相似,但硫甙组成与白菜型油菜有较大的不同,可能与含3-丁烯基硫甙为主的印度芥菜型油菜起源有关。此外,对新疆野生油菜和栽培油菜6个常见种的脂肪组成、氨基酸组成和多酚类化合物含量等这些与遗传特性、品质特性等紧密相关的物质进行了研究。

野生油菜的研究工作1986年后才起步。新疆野生油菜染色体数存在n=8和n=9的资源,它的归属关系到芥菜型油菜的起源和确定其分类地位。对这个问题仍需从形态解剖、细胞遗传学和某些化学组成进行系统配套研究,这将是研究和讨论的热点。弄清新疆野生油菜与芸苔属栽培油菜特别是黑芥的亲缘关系,深化对我国芥菜型油菜起源进化的认识和遗传规律是很有意义的。野生油菜除云南野生芥菜外均表现自交不亲和或亲和指数很低,对其繁殖特性和保种技术的研究及野生油菜与其他类型油菜通过广泛测定(正反交),以弄清其是否存在不育胞质和核不育基因,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课题。此外,野生油菜资源中具有优良特性,对其利用价值和种间杂交的关系,是一个有待研究的领域。

【参考文献】:

1 钱秀珍,徐珍秀,王兆木.中国农业科学,1987,20(1):84~88

2 杨萍,利容千,曾子申.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2:88~98

3 钱秀珍,官春云.中国油料(云南、新疆油菜野生资源考察专辑),1988,1~4

4 官春云,王国槐.中国油料(云南、新疆油菜野生资源考察专辑),1988,32~35

5 李栒.中国油料(云南、新疆油菜野生资源考察专辑),1988,36~39

6 陈玉卿,徐希龙.中国油料(云南、新疆油菜野生资源考察专辑),1988,49~52

7 钱秀珍,官春云,等.中国油料(云南、新疆油菜野生资源考察专辑),1988,44~45

8 陈庆祥,王兆木,等.西北植物学报,1991,11;(1):64~70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钱秀珍副研究员撰)

随便看

 

科学参考收录了7804条科技类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科技类参考文献及英语词汇的翻译,是科学学习和研究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3 Sciref.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4/5/19 2:1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