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单词 《金匮》方药研究进展
释义

【《金匮》方药研究进展】
 

《金匮要略》是东汉·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中的杂病部分,是中国最早论述内伤杂病的专书,其中理、法、方、药较为齐全。全书共25篇,包括内、外、妇科的40余种病证,共载205首方药(其中4首有名无药,疑是脱简所致),方药分汤、丸、酒、散、熏、洗、坐、敷8种剂型。

仲景药法不论对中医理论研究或临床实践均有极高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对后世医学发展也有极其深远的影响,历代医家无不以此为准绳规矩,并对《金匮》方药进行多方面研究,以图解开经方高效速效之谜。

历代传统经方研究方法主要通过文字训诂(包括实词、虚词、叠音词、古音通假等训释)先通晓原文的本义。因该书文字古朴费解,加上脱简、错简、传抄讹误、语法复杂多变、词义变迁、古今异语等,若不加文字训释则难以理解其中的文义医理,给开展经方研究带来极大的困难。传统的经方研究多按中医脏腑经络、营卫、气血、津液、六经等理论进行八纲辨证,以汗、吐、下、温、清、消、补八法及扶正祛邪原则综合研究《金匮》方药的性味、功能、主治范围、炮制方法、配伍特点、剂量及煎服法等,加上病案举例以验证于临床。这不但为中国方剂学和临床医学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也为现代用中西结合方法研究《金匮》方药奠定基础。

近代的经方研究已进入新的阶段,主要依靠现代医学手段,中西医结合,全方位对《金匮》方药(全方或部分药物)进行研究。通过动物实验,借助X线直接观察药物在人体内部反应情况,应用药理、药化分析方法测定其有效成分及作用机理,并在降脂减肥、延寿抗衰老及调整免疫机制和抗肿瘤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动物实验是最常用的研究方法。据《中医年鉴》(1983)记载,早在50年代南京第一医学院药理教研组就开始用小青龙汤作平喘的动物实验;用10%的煎剂按1ml/kg剂量静脉注射,对麻醉猫的支气管痉挛有明显的解痉作用,同时还能解除豚鼠用新斯的明、氯化钡、组织胺所致的支气管痉挛性气喘。这与《金匮》用此治疗支饮“咳逆倚息不得卧”之病证相符。临床已广泛应用此方加减药味治疗支气管哮喘并获得良效。1965年,毛会亭等选用大承气汤对家兔实验性肠梗阻(肠套叠)的解除(套叠还纳)进行实验观察,结果表明大承气汤能促进肠运动和增加肠容积,从而促使套叠肠还纳。同年10月,于宋志等用小白鼠作实验,将大承气汤经灌胃投药(15g/kg鼠重)进行观察,发现有明显增加消化道推进性运动作用,尤其对肠的作用更为明显,这种作用在投药后10min出现。若从小白鼠尾部静注大承气汤后,碳末在胃肠道的推进距离未见有增强作用,由此推测其对消化道的作用以局部为主。同时又观察到口投大承气汤后有明显增加肠容积的作用。这与仲景用此方药攻下胃肠宿食燥屎,治阳明腑实证、潮热谵语、“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及实热下利、按之心下坚、谵语有燥屎等证相吻合。现已广泛应用于急性肠梗阻,腹部手术后胃肠道胀气、便秘,中毒性肠麻痹及慢性便秘等,均获显效。

也有人借助X线观察药物在人体消化系统的药理作用。1980年,黄贤权等用大承气汤口服后,通过X线快速肠道造影,观察药物对人体胃肠道的作用。分两次观察,第1次选用无器质性病变者60例,分不用胃肠促排药组(A)、口服更吐灵25mg组(B)及口服大承气汤组(C),共3组各20例。观察结果发现,A组患者钡剂前端到达盲肠的时间为3min,B组患者在60min后才分别到达,而C组患者仅在30min左右即分别到达。第二次观察,选择有器质性病变者80例,其结果与上述变化情况大致相同。这表明大承气汤对消化道内容物有明显推进作用。

1974年,陈琼华对大黄进行药理分析,发现其主要成分是蒽醌衍生物,总量约3%~5%,其中含大黄酸、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及大黄酚等。其药理作用有:(1)增加肠张力,促进肠运动,并抑制Na+从肠腔转运至细胞(可能抑制Na+-K+-ATP酶的活性),从而使水分滞留在肠腔内而促进排便。这种缓下作用并不妨碍小肠对营养的吸收,故优于其它泻下剂。临床常用它治疗慢性便秘。(2)消炎抗菌作用。对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白喉杆菌、淋病双球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等均较敏感。其抑制作用主要通过抑制细菌的糖及糖代谢产物的氧化脱氢,并能抑制氨氮的同化和氨基酸的氧化脱氢、脱氨,从而抑制细菌蛋白质、核酸的合成。临床用于疖痈、阑尾炎、胆囊炎、胰腺炎、菌痢、尿路感染、口腔炎、牙龈脓肿、急性结膜炎、淋病等。(3)抗病毒及利胆退黄作用。与茵陈、山栀合用可治疗黄疸型肝炎。与板蓝根、大青叶合用能治腮腺炎、乙型脑炎等。(4)抗肿瘤作用。大黄能抑制癌细胞的氧化、脱氢及糖酵解,并抑制其蛋白质、核酸的合成。临床报道用于治疗白血病、胃癌、子宫癌等有效。(5)止血作用。大黄和土大黄对内外出血均有明显止血功效,可使血凝时间缩短,促进骨髓制造血小板,并使毛细血管壁致密,改善其脆性,因此有促血凝作用。止血成份可能是大黄酚及大黄所含的鞣质及钙离子等。临床常用于溃疡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肺结核咯血、鼻衄、功能性子宫出血、外伤性出血及血液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障贫血、白血病)引起的出血,止血效果较好。此外,还有降低血压和胆固醇的作用,可治高血压动脉硬化。

经方的药理、药化实验以白头翁汤居先。本方由白头翁、秦皮、黄连、黄柏四味药物组成。原治下利便脓血、腹痛里急后重的湿热痢。早在1858年,德国Er Mann氏率先从白头翁中提取出一种具有刺激性黄色油状液体,该氏将其命名为原白头翁素。此液体置空气中不久即变成另一种固体物质,命名为白头翁素。1892年,Beckurts确定白头翁素的分子是C10H8O4,并说它是一个带有内酯或醛基的脱水物。唐德煊认为这两种有效成分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沙门氏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等均有明显的抵抗作用;还有明显的抗阿米巴原虫作用,并对阴道滴虫、皮肤真菌及流感病毒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秦皮含秦皮素、秦皮甙、七叶树甙、秦皮乙素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均有抑制作用。黄连更有广谱抗菌作用,主要含小蘖碱、甲基黄连碱、掌叶防己碱、非洲防己碱及药根硷等多种有效成分,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脑膜炎双球菌、白喉杆菌、百日咳杆菌等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也有抗阿米巴原虫作用。黄柏含黄柏碱(木兰花碱)、小蘖碱、药根碱、掌叶防己硷等多种生物硷,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霍乱弧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以上四味药物合用有强力抗菌协同作用。仲景用此方治“热利下重”的机理已从上述药理、药化实验结果获得证实,现已广泛应用于急慢性细菌性痢疾、阿米巴原虫性痢疾、急性胃肠炎等胃肠道感染性病证。

也有人进一步用免疫学方法进行研究。如黄芪是《金匮》方中常用药物之一。著名方剂黄芪建中汤即以黄芪为君药,治“虚劳里急诸不足”。其主要成分有二羟基甲氧基异黄酮、熊竹素、胆硷、甜菜硷、多糖、粘液质、葡萄糖醛酸、多种氨基酸及微量叶酸等。1980年,严庆惠等通过免疫学方法发现它有明显促进细胞免疫作用。他选出慢性肝病10例(肝炎后肝硬化3例,慢性肝炎2例,乙型肝炎带毒者5例),以单味黄芪30g水煎两次,早晚服用,服药前及连续服药1个月后分别采用测植物血凝集素(PHA)诱发的淋巴母细胞转化率(LT),另以用一般护肝西药的10例慢性肝病患者为对照组。结果表明10例慢性肝病患者服药前LT为14%~30%,平均为27士3.8%,服药后为15%~63%,平均为50.6士17.3%,较服药前平均增加23.6±4.77%,经统计学处理有非常显著差异(t=4.9,P<0.0001)。1984年,侯云德等也从黄芪中提取出多糖蛋白大分子酒精不溶部分,具有抗体形成作用。氨基酸生物硷部分及甙类部分具有抗病毒活性,增加抗体形成及促进免疫反应,延长细胞在体外存活时间等活性。同年10月,沈美玲等选用蒙古黄芪并从中提取多糖(简称APS),也证实有促进免疫功能、增强抗体、提高抵抗力的作用,可促进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APS还能促使脾脏增大,胸腺缩小,脾脏中Thy-1阳性细胞数显著降低等,提示APS有抑制T细胞功能,但能增强小鼠脾细胞对CPS的应答反应,可以认为APS有刺激B细胞功能的作用。从实验中还发现,APS也像其它免疫调节剂一样具有抗肝损害和抗感染及抗肿瘤作用。曾将APS试用于几个病例,显示它能解除抗癌药的副反应,纠正外周血细胞的抑制作用,保证化疗的正常进行。

经方抗肿瘤的实验研究及临床观察目前也取得初步进展。1984年,杨升之用桂枝茯苓丸加减治疗子宫肌瘤100例,结果有46例肌瘤完全消失,34例肌瘤缩小1/2以上,20例无效。这与仲景用此方治疗“妇人宿有癥病而得漏下不止”之证相吻合。单味药物除上述提到的大黄、黄芪有抗癌作用外,新近还从猪苓中提取出多糖成分进行抗癌实验研究,颇有进展。猪苓在《伤寒》、《金匮》两书中共出现15次,分布于猪苓汤、猪苓散、五苓散、茵陈五苓散4个方剂中,有利水化饮、祛湿退黄等作用。1984年,顾伯文用猪苓多糖胶丸及猪苓提取物(757)治疗肺癌的临床研究:用胶丸组30例,除化疗外,口服本品8丸(2g)/日3次,10d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3~5d,共3个疗程。757组30例,除化疗外,肌注本品40mg/d,连用两周,停药6周,再用4周,并以单用化疗组予COM方案作对照,结果表明前两组的临床症状改善,胸片块影缩小,无任何副作用,明显优于单用化疗组。故认为猪苓多糖及其提取物具有扶正培本抗癌作用,可作为肺癌化疗的辅助治疗药物,可减少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

经方内分泌学的实验研究也取得初步进展。1984年,李炳如等将大鼠肾上腺、甲状腺切除造成卵巢重量减轻,卵巢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黄体生成素(HCG/LH)受体功能降低,然后给予《金匮》肾气丸中的主药附子与熟地,发现能使上述大鼠卵巢增生,HCG/LH受体功能提高。他认为可能是补肾中药提高卵巢对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反应能力,从而使卵巢功能恢复。同年,许青媛用苓桂术甘汤去茯苓加干姜的醚提取液能使幼年小鼠胸腺萎缩,大鼠肾上腺的维生素C含量下降,这表明上方药对动物肾上腺皮质功能有一定的影响。据实验研究资料,从人参中提取的单体甙也有促性腺样作用,也能兴奋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加速大鼠性成熟过程。人参根和茎叶有抗利尿作用,此与促使肾上腺分泌盐皮质素有关,抗利尿成分可能是人参皂甙(见《中药大辞典》)。

新近用经方降脂减肥及延寿抗衰老的实验研究也已迈出可喜的一步。肥胖常影响健康,诱发多种疾病如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糖尿病等。江幼李提出导致肥胖的病机是痰、湿、水、瘀(脂)。相应的治法是化痰祛湿、温阳健脾、利水、通腑、消导、疏肝利胆等方法。他发现《金匮》方中的苓桂术甘汤、泽泻汤、防己黄芪汤、十枣汤、承气汤或单味大黄、五苓散等均有减肥作用。黄春林发现经方中常用的大黄、泽泻、柴胡、茵陈有降脂减肥作用。大黄所含蒽醌类及其衍生物可促进肠蠕动,抑制脂肪、胆固醇在肠道的吸收,植物固醇可能与胆固醇竞争脂化酶而减少脂肪的合成和吸收。泽泻所含的三萜类化合物能促使脂肪的分解,并抑制乙酰辅酶A(合成胆固醇的原料)的合成。柴胡、茵陈可增加胆汁分泌而促使胆固醇的排泄。总之,通过影响血脂的转运、代谢、排泄,或能阻止胆固醇的脂化及在血管的沉积,促进脂肪的分解,抑制其合成即能降低血酯,防止动脉硬化。

应用经方延寿抗衰老的实验研究多选用益气补虚的药物。1985年,余敏发现黄芪和普鲁卡因联用对家蚕生存期限比对照组延长,生长及体重增加缓慢,食桑量也减少。这为人体抗衰老延寿的中医治疗提供重要线索。1983年,霍玉书等用人参果皂甙做抗衰老作用的临床研究:选>50岁保健对象,分成治疗组71例,服用人参果皂甙50mg/日3次,两个月为1疗程;对照组21例,服安慰剂,按双盲法观察。结果:治疗组衰老症状积分、抗疲劳作用、瞬时记忆力、复杂动作反应时间均较治疗前提高(P<0.001),血胆固醇明显下降,血浆皮质醇、睾酮显著升高;对照组抗衰老作用明显低于治疗组,且胆固醇、皮质醇、睾酮均无改善。选用10个单项指标输入电子计算机,采用回归运算测定函数年龄,结果治疗后(59.55±3.5岁)低于治疗前(66.59±3.7岁),也说明本品具有抗衰老作用。 

孙晓波等用人参花饲养蜜蜂,可明显延长寿命10~15d;用人参皂甙治疗的老年患者并试以治疗前后的函数年龄变化判定效果,结果表明人参皂甙对以历法年龄为基础的与其他生理指标相关的函数年龄产生有利的影响(P<0.001)。在对体外人胚肺二倍体SL株成纤维细胞(25代)的抗衰老研究中,发现人参注射液15~60μg时,可明显促进二倍体细胞生长增殖能力和延长细胞寿命。实验资料还表明,人参皂甙对老年患者白细胞的存活率及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都有明显的提高作用。这些都是人参健身抗衰老作用的佐证。

综上所述,由于近代医学科学发展突飞猛进,仪器设备先进精确,实验方法不断更新,这为《金匮》方药新法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当今研究方法以多学科、多领域对《金匮》全方或单味主药进行综合研究为主。通过药理药化法提取有效成分进行动物实验,临床观察探明其作用机制及对各脏腑器官、神经内分泌、免疫学等方面的影响,以扩大应用范围,提高疗效。近期在抗癌、降脂减肥健身、延寿抗衰老等方面也进行了初步探索,并取得可喜的进展。然到目前为止,所研究的方药仅占全书的一小部分,大部分方药的作用机理尚未探明,而且动物实验结果与临床应用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异。《金匮》中还有4首有方名而无药物的方剂至今尚未查明,也有待今后进一步考证。目前肿瘤发病率有上升趋势,高效低副作用的抗癌药物为数不多,化疗、放疗的毒性及副作用大,虽从经方中也发现大黄、黄芪、猪苓等有抗癌作用,但效果还不肯定,且只能作一般化疗的辅助治疗方法。展望今后,有可能进一步发掘出更多高效抗癌方药。其次,乙型肝炎患者及易感人群中的血液乙肝抗原及抗体阳性检出率甚高,而目前使其转阴的药物却极少,不久的将来,或许能从《金匮》方中发掘出更多高效抗乙肝病毒药物以防治乙型肝炎,减少肝硬化、肝癌并发症。当今爱滋病病毒在国外已迅速蔓延,国内爱滋病的发病率也开始上升,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与健康,如能从经方和其他中草药中研究出抗爱滋病病毒的特效药物,将使《金匮》方药在新的医学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贤权,等.上海中医杂志,1980,4∶34

2 严庆惠,等.浙江中医杂志,1980,10∶464

3 侯云德,等.中西医结合杂志,1984,4(7)∶420

4 沈美玲,等.中西医结合杂志,1984,4(10)∶615

5 杨升之.浙江中医杂志,1984,19(4)∶180

6 顾伯文.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1984,10(1)∶43

7 李炳如,等.中西医结合杂志,1984,4(4)∶227

8 黄春林.广东医学,1984,5(1)∶21

9 许青媛.中草药,1984,15(1)∶24

10 江幼李.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5,2∶8

(上海中医学院何永樟副教授撰)

随便看

 

科学参考收录了7804条科技类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科技类参考文献及英语词汇的翻译,是科学学习和研究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3 Sciref.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4/5/19 17:3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