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单词 血液透析疗法
释义

【血液透析疗法】
 

拼译:hemodialysis treatment
 

血液净化疗法之一,用于治疗急性肾衰、慢性肾衰、药物中毒等疾病患者。它主要是根据弥散原理,将体内的代谢废物(如Bun、Cr等)、毒物等经半透膜从血液侧弥散至透析液侧而被清除,通过超滤排除体内潴留水分,从而达到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治疗方法。由于透析是半透膜两侧溶质的被动弥散,因此半透膜的通透性、表面积以及膜两侧溶液(即血液和透析液)浓度梯度差、溶质(代谢废物、毒物等)的分子量、溶液的温度均影响弥散速度。

左右透析效率最主要的因素是膜的性能。治疗病人时使用的透析器的主要部分是透析膜,由于它能替代部分肾功能,因此也称人工肾。1943年,Kolff等首先用赛璐酚制成了第1台人工肾应用于临床。60年代再生纤维的铜仿膜广为使用,60年代末期出现了法国Rhone poulence公司制造的聚丙烯腈膜,1973年出现了日本制造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膜、美国的醋酸纤维膜、德国的聚砜膜等。透析膜按制物原料分为两大类“纤维素膜与非纤维素膜(聚合高分子膜)。膜的生物相容性的好坏与透析时的低氧血症和症状性低血压有关,非纤维素膜的生物相容性明显优于纤维素膜,透析中血小板和白细胞降低的幅度明显减小。膜的造型关系到膜的顺应性,这也影响透析效果。膜的顺应性越低越好,它不会因增加跨膜压而减少透析面积。膜的造型大致可分为平板型的、管型的、空心纤维型的3类。空纤膜型的顺应性比其它两种低因而好,因此现在中空纤维型人工肾已被广泛使用,前两类除小型积层平板型的以外,已被大多数国家淘汰。今后,非纤维素膜制成的空心纤维型透析器是发展方向。采用不同原料,按照透析面积大小及不同造型,目前国际上已拥有数百种不同的透析器,为选择不同的净化方式创造了条件,为不同情况的病人选择不同的透析器创造了条件。

透析时,血液隔着透析膜与透析液中的溶质进行交换,膜内外溶质的移动,除了与膜的特性有关以外,与透析液的性状更有密切关系。现有3种透析液,区别仅在于使用不同的碱化药物:醋酸钠、碳酸氢钠、乳酸钠。乳酸盐透析液,仅有个别报告。醋酸盐透析液,于1964年由Mion等制成35倍浓缩液,应用至今,但自1976年Novello报告血透病人发生“醋酸盐耐量减低”现象后,人们对醋酸盐的利弊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与碳酸氢盐透析液进行比较,认为血透时的低氧血症、症状性低血压、失衡综合症及其它透析后症状均与醋酸盐有关,改用碳酸氢盐透析液后,上述症状的发病率明显降低而且纠正酸中毒较快,因此临床上应用日益增多,今后有替代醋酸盐透析的趋势,但目前因碳酸氢钠透析液需特殊设备,由于经济上和技术上的原因,尚未被广泛使用。另外,透析液内钠离子浓度的高低仍是目前争论的问题。60年代初期使用Na+140mmol/L,但由于当时使用的透析膜厚,脱水效果差,常引起患者高血压,甚至水潴留而死亡。70年代将Na+调整到132~135mmol/L,钠在此浓度可避免引起患者高血压和水潴留,但出现低血压和身体疲乏等。在70年代后半期,由于透析膜脱水效率提高及对钠的动力学等的研究,再次将钠浓度变成140mmol/L,患者低血压等症状均可消失,且脱水亦较易,目前多数学者主张透析液钠离子浓度与血钠浓度相仿。

常规血透析需要消耗大量透析液,为了使透析机小型化,对透析液再生进行了研究,目前国外已采用某些吸附剂(sovbcrt)为基础的TAKEDA、TM-101、REDY型低容量透析液再循环系统。关于透析液中以Ca为中心长期存在的问题,还有铝和其它微量元素等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血液通路是进行血液净化的先决条件,也是慢性透析患者的生命线。血液透析疗法虽应用于临床已有50年历史,但最初20年由于缺乏恰当的血液通路而限制了它的临床应用;直到1960年Quinton等首先采用动静脉外瘘,使血透治疗进入一个新时代,特别是1966年Brescia等建立内瘘以来,到目前为止,已成为慢性透析患者最安全、维持时间最长的血液通路,但如何制作良好的内瘘并尽量延长其使用时间,已成为透析工作者日益关注的问题。对于需紧急血透患者自1961年Shaldon等首先采用股静脉插管法以来,已发展到目前的多种临时性血管通路的建立方法。

动静脉外瘘是一种人造瘘管,用外瘘管将动静脉连接起来,瘘管的一部分在体外。外瘘管材料1960年全采用聚四氟乙烯,1961年改进用硅胶-特夫隆瘘管,延长了外瘘管使用寿命5~10倍,中国制造的全采用硅胶材料,仅连接管用聚四氟乙烯。硅胶是一种生物相容性好的聚合物,柔韧而有弹性,较聚四氟乙烯对血管壁的损伤小。建立外瘘最常用的血管是前臂桡动脉和临近表浅静脉。由于外瘘要损伤一对动静脉,易感染,有形成血栓、导管滑脱大出血等危险,且病人生活不方便,使外瘘应用受到限制,目前已渐被内瘘所替代,但紧急透析时仍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

动静脉内瘘是在任何一个肢体远端将邻近动脉和浅表静脉在皮下吻合起来所形成的瘘,这样浅表静脉渐进性增大和动脉化,在一定时间后,该静脉可做穿刺以供血透之用。吻合最多的是桡动脉和头静脉,目前永久性血液通路多采用此法,它具有病人生活方便、感染机会少、使用寿命长、无外瘘滑脱大出血危险、血栓形成的发生率较外瘘低等优点,但血管瘤发生率高,这与单位面积内穿刺次数有关,为了防止这种并发症,近年来许多学者致力于改进内瘘穿刺方法。目前穿刺方法有3种:绳梯式穿刺、区域穿刺、钮扣眼穿刺。内瘘成熟后,应根据造瘘静脉动脉化程度采用不同的穿刺方法,穿刺得法可显著延长内瘘的寿命,对一些无法应用自体血管的患者,需要人工血管替代物。60年代末国外开始用人工血管代用品,在体内动静脉间搭桥形成内瘘,最早采用的材料是自体大隐静脉,但取材复杂,通畅率不高,现已很少使用。1974年Hutchib报道用牛颈动脉内瘘进行血透获得满意效果,但进行长期血透患者,瘘局部感染和假性动脉瘤形成的发病率很高;1976年以后采用非生物制品材料,以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最好,但易感染,一旦感染很难控制,且价格昂贵。中国北京血透中心1983年以后用人尸动脉建立血管通路,取得初步成效,并在部分医院得到推广。内瘘吻合法一般采用缝合法,以显微缝合最佳;也有不用缝合法而采用套管法进行动静脉吻合建立内瘘的,它具有手术简单、省时、成功率高等优点,但使用寿命不如显微缝合法,国外早在20多年前就已开始运用。中国于1985年开始用钛制轮钉作动静脉内瘘进行血透,并在国内得到推广。

临时性血管通路暂时建立起来,可立即使用,但使用期较短,拔除后原血管通畅性无损,且因手术简单、迅速、创伤小,对于紧急情况需进行血液净化病人明显优于动静脉外瘘,抢救急性中毒或急性肾衰等患者最合适。常采用的方法有直接穿刺法、静脉切开插管法、中心静脉经皮插管法,由于颈内静脉经皮插管法有可留置重复使用、对患者活动限制少、感染机会较少且比较安全、并发症少、成功率高等优点,成为目前最常用的临时性血液通路。

高效短时透析即超短时加清洗中分子的透析,它比一般标准血透时间短而且能清除标准血透不能清除的中分子物质。由于能清除β2-Mg、铝复合物,减少长期血透并发症,提高病人对于透析的耐受性;并有生物相容性较好的膜,有碳酸氢盐透析及超滤控制系统,成为五年内透析领域最重要的进步之一。本疗法适合于所有需透析的患者,但因对人工肾机器、透析器、透析液及透析用水质量要求较高,费用也昂贵,未能广泛开展。

【参考文献】:

1 太田和大.血液净化法の概念上历史的展望,日本临床,1984,42(8):5

2 酒井纠,等.人工肾脏:最近の时步と今后の展望,日本临床,1984,42(8):110

3 平泽田平.血液净化疗法的现状和进展,来华讲学稿,1984年4月

4 张训,等.血液透析的某些进展,中华肾脏病杂志,1986,2(1):45

5 王笑云,等.高效短时透析及其改良,中华器官移植杂志,1990,11(3):116

6 管德林.颈内静脉插管~~血液透析暂时性血管通路,中华器官移植杂志,1988,9(3):132

7 Hutochibp.et al. Bovine graft arteriovenous fistulafor man-tenance hemodialysis,Sury Gynee obstet ,1975.141(2) :225

8 Tellisva,et al. Expanded Polytetrafluoroethylene graft sist-ula for chronic hemodialysis. Ann Surg,1979,189(1) : 101

9 Barton Br,et al. Cardiothoratic energencies assneiated with subolavian hemodialysis Catheters,JAMM, 1983, 250(19): 2660

10 Davis D,et al. Subclavaian veous stenosis: a Complication of Subclavian dialysis. JAMM,1984, 252(24) :3404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蔡嘉霁教授撰)

随便看

 

科学参考收录了7804条科技类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科技类参考文献及英语词汇的翻译,是科学学习和研究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3 Sciref.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4/5/18 18:5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