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单词 色觉的客观测定
释义

【色觉的客观测定】
 

拼译:objective measurement of clolr vision
 

颜色视觉(简称色觉)是视系统对物体光谱特性的感知能力。色觉检查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自1873年斯地林(J.Stilling)出版第1张同色图以来,至今已有多种色觉检查法,如各种的同色图、色相子排列检查法、色觉镜及灯光试验,这些检查都属主观的检查法,需要受检者配合,并要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及表达能力。从60年代开始,随着社会需要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色觉的客观检查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

色觉的客观检查可通过行为试验、视诱发电位(VEP)、视网膜电图(ERG)和视动性眼球震颤(OKN)的方法来实现,目前较多研究后3种方法。应用视觉电生理方法作色觉的客观检查必须满足两个基本条件:(1)能产生各种颜色(即不同的波长)的光刺激器,(2)能将对颜色感觉的电反应从视觉电生理仪中记录下来,并可作进一步分析。

视诱发电位(VEP) 应用等亮度的不同波长的方格或光栅的刺激,从视皮层引出的电反应,称为色觉视诱发电位。阿明顿(J.C.Armington)于1966年用VEP测量人眼明视光谱敏感性,显示与CIE,(国际照明委员会)曲线有良好的吻合。1969年里格斯(L.A.Riggs)使用不同波长的方波条栅刺激,其光栅亮度相等,显示出随着相邻条栅之间波长差别的增加,VEP波幅可增加到一个饱和水平,这种方法表明眼对颜色的分辨力与VEP的波幅密切相关。里根(D.Regan)等对绿色盲者做VEP检查,他们用3种刺激光,第1种是在设有方格的红色视野上快速呈现红色棋盘模型,总亮度不变;第2种是在设有方格的绿色视野上快速呈现绿色棋盘方格,总亮度不变;第3种刺激是在设有方格的黄色视野上快速呈现红绿色棋盘方格,视野上任何点的总亮度(红+绿)保持不变,结果表明等亮度红绿棋盘方格在正常人可引出明显的反应,而在绿色盲者则无反应。兹莱拿(E.Zrenner)等1976年报告红色盲者的VEP测定结果与红色盲的光谱敏感曲线以及视锥细胞色素光密度测定的结果很相符。以上的作者使用条件均不相同,因而,影响色光VEP应用的主要困难在于刺激条件及记录分析的标准化的问题。

视网膜电图(ERG) 视网膜受光刺激后,从角膜接触镜电极记录到的视网膜总和反应称为视网膜电图。可采用多种方法来实现色觉测定:(1)单色光ERG,刺激系统的光源是氙弧光灯,由此光源引出2条通路,在第1条光通路上装有一系列无屈折力的彩色滤镜和半透镜,以获得单色光,并调节每一种单色光的能量相等,作单色光的刺激;第2条光通路是背景光,由反射镜和无屈折力的滤色镜从氙弧光灯引出,当选择白光适应(0.74W/m2),此时抑制视杆系统,记录总的视锥细胞反应,选红光适应(7.25W/m2)时,则抑制红锥细胞,记录绿锥细胞的反应,选蓝光适应(3.26W/m2),抑制蓝锥细胞,以记录红、绿锥细胞反应;两条光路通过反射镜照射于眼,严格调整刺激强度的快速扫描以获得光谱反应,画出每一波长的明视b波振幅值,作为光谱的反应曲线,应用此方法岳西达(T.Yoshida)发现正常人在白光适应下于560nm的波长光处反应最大,尤奇(Y.Uji)报告正常人、红色觉异常者和绿色觉异常者分别在560、540和580nm处反应最大,这个方法对红、绿色盲的诊断较明确,但红色弱和绿色弱的检出仍较困难。(2)视网膜电图撤光反应(ERG),本测试是在通向全视野刺激的光路上设置关闭开关,以激发快速撤光反应,快速撤光反应由持续125ms的各种方波单色光刺激的停止所激发,通过改变各波长的颜色光刺激,测定产生一恒定的标准电位值所需的刺激强度,取其倒数确定各单色光的敏感性,岳西达报告正常人约在580nm处敏感性最大,红色觉异常者在570nm及更长波长区明显降低,绿色觉异常者在480~560nm处降低。(3)弦闪烁光红-绿刺激的ERG反应,1987年尤奇首次报道了这个方法,在一发光源前放置红、绿干涉滤片,红绿刺激光线的比例以旋钮的混合刻度读出,光源以产生正弦闪烁,记录在各种混合刻度时的反应幅值,然后进行光谱的分析,以混合刻度为横坐标,振幅为纵坐标,经傅里叶(Fourier)分析,画出资料图,结果表明正常人在520~560混合刻度为0点(即相对振幅最小),红色觉异常者在710~745混合刻度为0点,绿色异常者在460~510混合刻度为0点,(4)早期感受器电位(ERP),用较强的短时间的闪光可激发出ERP,光束通过光导纤维在另1个透镜上聚焦,调节各单色光为等能量,测量各单色光刺激引出ERP的R2的振幅。卡瓦萨克(K.Kawasaki)等报告正常人R2振幅高峰在520nm,红色觉异常者在560、580和600nm处反应较对照组低,绿色觉异常者在短波长460~520nm处振幅变小,而在长波端反而变大。

视动性眼球震颤(OKN) 通过颜色变化的重复性刺激,诱发出眼球震颤,经电生理仪记录下眼震图。1960年耶玛奇(R.Yamaji)利用色觉异常者的色混淆现象,制成左右摆动的表面色光栅,诱发眼球运动,1974年摩利兰(J.D.Moreland)利用由11个转鼓组成一套涂有紫和灰两种条纹的表面色转鼓来诱发眼的OKN,1984年卡文拿格(P.Cavarngh)利用LSI11/23计算机控制的彩色显示器产生运动的颜色光栅,以诱发出受检者的OKN,依据OKN方向的改变测出受检者的等亮度点,根据等亮度点的不同检出红色盲。1987年石和平等设计制作用数字逻辑电路控制的发光二极管刺激器,采用闪烁亮度技术,精确控制红、绿光的亮度,使红、绿光源的亮度比改变而亮度总和不变。当调到红、绿光亮度相等时,绿光亮度和红光亮度之比称为观察者的等亮度点比值。在等亮度点附近,正常人虽觉得亮度相同,但仍能分辨出运动的红、绿光栅,故仍能诱发出OKN,而对红、绿色盲患者,在其等亮度点附近,由于亮度一样、加上色混淆,无法分辨出红、绿光栅,故诱发不出OKN,即记录不到OKN波形,又由于红、绿色盲的等亮度点的比值不同,故又能检出红、绿色盲。吴乐正等设计了微机化的实用型客观色觉检查仪,它包括刺激视屏和主机两部分,刺激视屏由数百个红、绿、黄发光二极管组成陈列,再配上反光板和毛玻璃形成视屏,陈列中的红、绿、黄发光二极管通过组合后与驱动电路相连,主机由硬件、软件、键盘和CRT显示器等构成,可实现对光栅运动速率、光栅总亮度、光栅红绿亮度比及变化速率控制,对OKN信号采样、处理贮存和打印。

总体看来,色觉客观检查法将会受到越来越多的眼科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的重视,同时随着检查方法的改良和简化,其临床应用的价值越来越高。

(中山医科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吴德正撰)

随便看

 

科学参考收录了7804条科技类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科技类参考文献及英语词汇的翻译,是科学学习和研究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3 Sciref.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4/5/18 14:4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