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单词 石油沥青的毒性研究
释义

【石油沥青的毒性研究】
 

拼译:studies on toxicity of petroleum asphalt
 

石油沥青是石油加工所得的渣油或由渣油氧化所得产品。目前由石油炼制所得到的沥青占绝大多数,但天然沥青在一些特定的地区或一些特殊需要的场合下,仍然占有一定的地位。当原油渗透到地面上并长期暴露在大气中时,其中所含轻质部分蒸发后的残留物即成为天然沥青。

石油沥青广泛用于炼钢、造船、房屋建筑、防水工程、铺筑路面和油漆工业等。由于产量大,用途广、接触者多,对其可能存在的职业危害和环境污染早已引起普遍关注。

石油沥青和煤焦沥青从外貌上看很相似,并且作为建筑材料可以互相替代使用。报道石油沥青毒性的文献不多,而且常与煤焦沥青混淆。但石油沥青的毒性比煤焦沥青低得多。美国(ACGIH)生产环境化学物质阈值(1989~1990)中规定沥青(石油)烟为5mg/m3,而煤焦沥青的挥发物(按苯溶解物计)为0.2mg/m3,应当把二者严格区分开来。

石油沥青是否有毒,20世纪50~60年代在中国有过一番争论。侯德榜、欧风等认为,石油沥青是经过高温加热和多次蒸馏之后的残渣,在常温下是不会有挥发物质存在的,是无毒的,炼油厂生产沥青的工人只着普通工作服,并不带防毒面具,未见有人中毒。而许扬三等则认为,工业上尚未发现石油沥青中毒病例并不等于石油沥青无毒,也许尚未达到“特殊条件的影响下”。沥青中毒,许氏认为可以通过3种方式:(1)沥青中所含的挥发性物质在常温时挥发而接触于人体的表皮,或因加热所发生的烟气接触于人体表皮上而引起中毒(如油毡制造或筑路);(2)由于沥青(硬沥青)灰尘附着于人体表皮,经摩擦而栓塞于皮肤的毛囊引起中毒;(2)软沥青或熔融的沥青直接接触皮肤而引起中毒。不难看出,以上两种观点所依据的条件是不同的。在常温条件下,固体硬块的石油沥青毒性很低,可以不作为毒品对待。但石油沥青的粉尘、加热熔融的沥青及其烟气均应视为毒物。

石油沥青对皮肤粘膜有刺激作用。1950年Eeglio发表了对22名年龄为18~61岁的工人的观察报告。这些工人是意大利一家公司的电器绝缘工。在工作中使天然沥青加热至120℃让工人暴露在沥青烟环境中,主诉多有咳嗽、咳痰、喉及胸部有烧灼感,声音嘶哑,还经常有头痛、流鼻涕。体检诊断鼻炎10例,咽炎13例,喉炎4例和支气管炎19例。周辉等(1964)报道,在68名热石油沥青操作工中,有咳嗽症状者占14.7%,眼部刺激症状者占5.9%。在体检时还发现部分工人主诉头晕、头痛、胸闷、恶心、食欲不振和失眠。皮肤损害是接触热石油沥青的工人中常见的疾患。据周辉报道,在热石油沥青工人中,出现皮肤色素沉着者占25%,手部干燥者占38%,油疹者占84%,皮肤疣赘生物者占29%,且有乳头状增生物。李学武(1985)通过对1541名石油沥青接触者的调查,发现皮肤瘙痒者占19.9%,色素沉着者占8.4%,扁平疣样损害者占12.1%。

石油沥青是否具有光感作用则长期以来存在着不同的看法,至今尚未统一。Lewin等(1939)报道,沥青的光感作用取决于其中所含的吖啶,煤焦沥青中含有吖啶,其光感作用强,而石油沥青中似乎不存在,故无光感作用。许扬三(1957)等用煤焦沥青和产地不同的3种石油沥青的苯溶液涂抹小鼠,结果发现煤焦沥青有明显的光感作用,而石油沥青组均无明显光感作用。1985年李学武等报道,在被调查的1541名石油沥青接触者中,从病史和体检均未发现接触者晒太阳后发生皮炎的病例;在对500名工龄15年且长期在烈日下从事沥青工作者进行调查,也未发现接触性皮炎或光感性皮炎患者。该学者选择产地不同的直馏的和氧化的石油沥青数种进行人体斑贴试验和兔光斑试验,也未发现光感作用。另有报道,认为石油沥青似有一定的光感作用。周辉等调查68名石油沥青接触者,皮炎发病率为7.4%。麻致中用石油沥青的丙酮溶液进行人和动物斑贴试验,结果100%出现光感作用。石油沥青中到底是否含有光感物质,有无光感作用,这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石油沥青的致突变作用,Robinson(1984)通过对石油沥青涂料和煤焦沥青涂料进行的Ames试验,发现石油沥青涂料致突变阴性,而煤焦沥青涂料致突变阳性。

煤焦沥青具有致癌作用,这已得到流行病学和动物实验的证实。而关于石油沥青的致癌作用,各学者报道的动物实验结果差异很大。Simmers(1959)用直馏的和氧化的石油沥青的橄榄油混悬液给小鼠皮下注射诱发了肉瘤。继而又(1964)报道,石油沥青气溶胶和烟雾暴露的C57BL小鼠,每周5天,持续82周,尸检可见肺泡间隙有液体,偶见支气管扩张、肺气肿、局限性肺炎、支气管炎及1例乳头状腺瘤。Simmers(1965)用未稀释的沥青对皮肤进行涂抹时未能诱发出肿瘤,当溶解于甲苯时,皮肤癌的发病率增高到45%,这可能是由于更易接触或渗入皮肤,也可能是溶剂使多环芳烃浓缩所致。在用直馏沥青所进行的类似皮肤涂抹试验中只发现14%的皮肤癌。在用直馏的和氧化的沥青皮下注射以后,在注射部位,前者未发现肿瘤,而后者有13%发现肿瘤。该作者推测,氧化沥青的芳香馏分比直馏沥青的低,但由于氧化引起聚合和缩合使其所含的芳香烃更为复杂。该作者进一步用直馏沥青中的芳香烃和饱和烃涂抹动物,诱发的肿瘤(43.3%)比以前用直馏的和氧化的沥青诱发的肿瘤多。因而该作者认为石油沥青的致癌作用是由于其中所含的饱和族的和芳香族的化合物所致。Robinson(1984)报道,他在研究沥青涂料的致肿瘤作用时发现,动物涂抹煤焦沥青出现肿瘤,而涂抹石油沥青涂料的动物在提高到煤焦沥青涂抹量的100倍时,仍无肿瘤出现。由此可推测煤焦沥青中所含的致癌物质高出石油沥青100倍以上。在动物实验中有些石油沥青表明具有某些致癌性,但不能从这些动物实验资料简单地推论到人。因为接触沥青,即使是职业接触与受试动物终生定期反复皮肤涂抹的数量级仍有很大的差别。

Hoogendam(1962)综述96名从沥青工厂开办时起就在该厂工作的工人的健康情况与死亡原因,其中包括已离开该公司的人,接触时间超过30年。在他们总的健康方面没有发现有显著性差异,并且也没有发现皮肤癌病例。有一个在该厂工作40年的工人于55岁时死于支气管癌,但在该病例中很难确定是否与他的工作有关。仍在该厂工作的工人的肺活量及用力呼气容积(FEV)与对照组工人相比没有多大差异。Baylor和Wealver(1968)把25家炼油厂的462名沥青工人的健康状况与379名对照组工人进行比较。每一个工人从事沥青工作至少5年,平均工作年限为15.1年。未发现这两组人群的健康状况有显著性差异。另外,他们还收集了31家筑路公司的11478名沥青工作人员、3家房顶建筑公司的1100名长期从事沥青作业工人和沥青运输公司的5000名司机的健康状况资料,未发现在这些人群中发生可归因于沥青工作的皮肤癌或肺癌。这些作者认为,目前使用的沥青没有构成严重的健康危害,而且研究工作指明目前作为商品的多数沥青的致癌性或其它危害性多属于很低的一级。李学武(1985)在对1541名石油沥青工人进行调查后,未发现肿瘤发病率增高,他还对调查中所发现的扁平疣样损害作过活检,也未见有恶性变。总之,从职业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来看,到目前为止,尚未见到石油沥青引起职业肿瘤的临床报道。

【参考文献】:

1 侯德榜.化学通报,1953,(9)∶374~376

2 许扬三.上海第一医学院学报,1957,(2)∶93

3 Simmers M H,Podolak E,Kinosita R.Proc Soc Exp Biol Med,1959,(101)∶266~268

4 Robinson M J.Appl Toxicol,1984,4(1)∶49~56

5 李学武,等.中华皮肤科杂志,1985,(3)∶162~164

(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管道局职工医院袁宗信主任医师撰)

随便看

 

科学参考收录了7804条科技类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科技类参考文献及英语词汇的翻译,是科学学习和研究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3 Sciref.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4/5/18 13:3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