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单词 燃素学说
释义

【燃素学说】
 

拼译:phlogiston theory
 

燃素学说,是试图解释燃烧本质的一种学说,在历史上曾盛行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燃素学说尽管流行了约100年左右,但终因它没有科学的依据而被氧学说所代替。17世纪以后,欧洲的冶金和化学工业迅速发展,人们对火的利用日趋广泛,生产的需要使人们急需弄清火及燃烧现象的本质。关于物质燃烧本质的学说,自1774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Antoine Laurent Lavoisier,1743-1794)提出燃烧的氧学说前大约100年间,欧洲曾流传着一种所谓“燃素学说”。该学说的创始人是德国化学家贝歇尔(Johann Joachim Becher,1635-1682)。他在《土质物理》一书中提出,各种物体都是由所谓三种基本“土质”所组成,一种是存在于固体中的“石土”;一种是存在流体中的“汞土”;另一种是存在可燃体中的“油土”。当可燃物体燃烧时,放出其中的“油土”成分,此“油土”就是所谓的“燃素”。1703年,普鲁士王的御医,德国化学家施塔尔(Georg Ernst Stahl,1660-1737)在汇集了各种观点,并总结了燃烧的各种现象之后,比较系统地阐述了燃素学说。按照该学说,火是由无数细小而活泼的微粒构成的实体,这种火的微粒既能同其他元素结合而形成化合物,也能以游离状态存在,大量游离的火微粒聚集在一起就形成火焰。在这种学说流行的年代里,由于当时的大多数化学现象能在燃素的基础上得到统一解释,因此,燃素学说的建立,对于结束炼金术的统治,使化学从炼金术中解放出来,在历史上起过积极的作用。但是,燃素学说毕竟是从炼金术和医药化学学派脱胎出来的,它没有脱离形而上学的传统的神秘论。当人们对化学反应进行了大量的定量研究之后,燃素学说便不能自圆其说。到了18世纪末,氧的发现使人们彻底揭示了燃烧的本质,从而宣告了燃素学说的破产,取而代之的是氧学说。

随便看

 

科学参考收录了7804条科技类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科技类参考文献及英语词汇的翻译,是科学学习和研究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3 Sciref.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4/5/19 15:4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