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单词 抗独特型抗体
释义

【抗独特型抗体】
 

拼译:anti-idiotypic antibody
 

抗体独特型(idiotype,Id)是存在于抗体分子可变区内的抗原决定簇,带有Id的抗体称为独特型抗体(idiotypic antibody,Id或Ab1)。Id可被自身的另一些淋巴细胞识别,从而诱发产生抗独特型抗体(antiId或Ab2)。anti-Id可以调节和维持机体免疫系统的稳定性。作为新一代免疫制剂,将可弥补现有疫苗的不足。同时,它还可用于癌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根据其具有抗原内影像(internal image)的原理,将独特型-抗独特型(Id-anti-Id)反应运用于免疫检测,具有安全、简便、敏感、特异、稳定等优点。anti-Id潜在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1963年库恩克尔(H.G.Kunkel)和奥丁(J.Oudin)等人发现抗体分子的Id。1974年杰恩(N.K.Jerne)提出免疫网络学说,指出Id能诱导出anti-Id,anti-Id又可引起另一抗-抗独特型抗体(anti-anti-Id或Ab3)的产生,以及其后Ab4等一系列抗体的产生。如此循环往复,在体内构成一个Id、anti-Id网络。

1982年,博纳(C.A.Bona)根据anti-Id的不同特点,将其分为AB、Ab、Ab、Ab4类。其中,Ab的对位即为Ab1的抗原结合位点,具有下列特点;(1)能与特异性抗原在不同个体产生的抗体反应;(2)Ab1-Ab2的结合反应能被特异性抗原抑制;(3)能抑制抗原抗体的结合反应;(4)能诱导不同机体产生抗原特异性的免疫反应。因此,Ab是最理想的抗原替代品。杰恩等将这种Ab2称为抗原的内影像。具有抗原内影像的Ab2只占Ab2的一小部分。Ab2x、Ab2rAb2ε均不具备内影像作用,通常只识别Ab1抗原结合区以外的1d。1990年,索科恩(H.Souchon)等对Id、anti-Id的VH、VL区作了核苷酸顺序分析,本特利(G.A.Bentley)等通过X线晶体衍射,已观察到Id和anti-Id复合物的三维结构。他们发现Ab1的Fab片段与Ab2的Fab片段间的结合呈线性,故认为它们之间的结合部位多在Ab1的抗原结合部位。

anti-Id在肿瘤免疫方面研究和应用已有较长时间。主要是利用anti-Id的分子模拟机制,以anti-Id作为肿瘤抗原的替代物,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根据anti-Id的特异性,也可将anti-Id与抗肿瘤药结合,用于治疗肿瘤。在临床研究方面,应用anti-Id治疗肿瘤病人的报告不多,且多集中于B淋巴细胞瘤、淋巴细胞白血病、结肠癌的治疗研究。

1990年以来,除了继续深入研究上述疾病外,还扩大了对多发性骨髓瘤的Id的分析和用anti-Id诱发针对骨肉瘤相关性抗原的免疫功能的研究。有关肿瘤的Id疫苗研究也有较大进展。

antii-Id具有中和病毒的作用。如用抗CD4单克隆抗体免疫动物诱导出的anti-Id,能中和艾滋病毒(HIV)。其机理是所诱导的anti-Id,在分子构型上模拟CD4分子,后者又是HIV包膜糖蛋白的受体。由于发现抗CD4的anti-Id能中和HIV和抑制HIV的复制,提示用抗CD4单克隆抗体作为HIV疫苗的可能性。1988年,达尔盖西(A.Dalgeish)将HIV的anti-Id疫苗用于人体,免疫系统对异体蛋白抗体发生反应,都产生抗体。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主要与抗自身组织抗原的抗体产生有关。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典型代表,病人血清中存在有抗DNA抗体的anti-Id。它们具有抑制抗DNA抗体与DNA结合,以及促进抗DNA抗体产生的双重作用。1982年,内休(H.Nasu)等从SLE病人血清中分离到具有抗IgG(Fab’)2活性的Ig(具有anti-Id的特性),发现它们不仅可抑制自身ssDNA抗体与125I-ssDNA的结合,而且还能抑制其他病人血清中抗ssDNA抗体的活性。1987年,哈休(B.H.Hahu)等给小鼠注射抗DNA抗体的anti-Id,成功地使已发生狼疮样病症的小鼠存活期延长,且抗dsDNA抗体的滴度下降。此外,anti-Id在体外抑制B细胞产生自身抗体,可预防有自身免疫倾向的动物发生病理反应。

anti-Id既可模拟生化特性相同的抗原,又可模拟生化特性不同的抗原。因而,可弥补用重组DNA技术和人工合成多肽技术不能生产碳水化合物的不足。对那些以碳水化合物或脂类组成的保护性抗原的病原体的免疫防治,展示了广阔的前景。1986年,肯尼迪(R.c.Kennedy)等制备了抗原模拟型anti-Id,并用其在动物模型分别诱导了对非洲锥虫、小鼠肺炎球菌和乙肝病毒(HBV)的保护性免疫。此后,他们对HBV的感染做了-系列研究,发现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抗体制备的anti-Id,可促发生物体内免疫网络的反应,使生物对这一特定抗原产生免疫应答。

1990年以来,国内外许多实验室对anti-Id疫苗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在病毒方面,涉及的病毒有HIV、RSU、牛HSU-I型病毒、狂犬病毒、蓝色病毒、脑心肌炎病毒、Semliki森林病毒等。在细菌方面,开展了对绿脓杆菌、梭状芽胞杆菌、流感嗜血杆菌、大肠杆菌I型菌毛、A族链球菌的多糖抗原、梅毒螺旋体等的antiId研究。在寄生虫方面,主要的研究对象是疟原虫、曼氏血吸虫、锥虫。其研究已深入到antii-Id的特异性、表达水平监测及其对免疫的调节等问题。

在生殖免疫学中,anti-Id通过与受体的竞争结合,可抑制人的滤泡刺激素(FSH)与睾丸受体的结合,并且还以剂量依赖方式抑制人FSH与其抗体的结合。该现象提示,这种anti-Id造成的FSH受体阻断,具有作为男性避孕药的可能性。

孕酮(P)是维持妊娠的重要甾体激素。anti-Id可识别其它抗孕酮单克隆抗体的抗原结合部位,具有模拟抗原作用。在研究疫苗和生殖调节过程中,一个可能途径就是anti-Id主动免疫。该抗体可模拟孕酮,因此可导致该激素的抗体产生。基于已有的实验结果,认为抗孕酮的anti-Id可作为避孕疫苗的一种基础。

精子抗原的自身免疫和同族免疫,可导致精子凝集、制动,干扰精、卵的结合以及早期胚胎着床。用纯化精子抗原或anti-Id研制避孕疫苗的理论是可行的,动物实验也证明有抗生育作用。

anti-Id在器官移植方面的应用尚处于研究初期。1990年,卡里诺(M.Carreno)等在心脏移植和肾移植的研究中,已观察到antii-Id可降低同种异体的移植反应,使移植成功率提高。在生物受体的研究方面,主要从两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受体的anti-Id模拟受体与配体结合,二是配体的antii-Id模拟配体与受体结合。这方面的研究包括生长激素受体、神经节苷脂受体、葡聚糖受体、白色念珠菌的毒素受体、醛固酮受体、粗面内质网信号肽结合蛋白等。

根据anti-Id具有抗原内影像作用的原理,许多学者将Idanti-Id这个反应体系运用于免疫检测。其理论在于anti-Id中一部分(Ab)能起到抗原内影像作用,能从分子水平上对抗原进行模拟,从而能抑制抗原与Ab1结合。用Ab1作为抗原免疫异种、同种异体或同一纯系动物,即可诱生Ab2;如果Ab2为Ab,那么Ab2与Ab1的结合就能模拟抗原与Ab1的结合。由此可知,要设计一个检测抗原的Id-anti-Id竞争抑制反应,必须从anti-Id的宿主中筛选出一种符合需要的anti-Id,它能特异地结合于(或邻近)抗体的抗原结合位点上。Id-anti-Id在免疫检测中的实际应用包括:(1)检测外来蛋白质抗原;(2)检测半抗原;(3)检测体内与某些疾病有关的蛋白质。从理论上讲,用anti-Id来代替抗原以检测相应抗体也是完全可能的。antii-Id的使用,可以减少或避免检测者直接接触原始抗原,可以省去纯化抗原或制造半抗原衍生物等步骤。它尤其适合于分子量较小、不易获得或纯化的抗原类物质检测。由于使用的是单克隆抗体,反应的特异性强,检测的敏感性比直接检测强。

目前,anti-Id的研究十分活跃,并深入到基因水平,有些研究成果已进入实际应用领域。在进入临床应用之前,还需要进一步对其有效性和实用性做大量的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1 Nasu H.,ClinImmunol Immunopathol,1982,25:80

2 Silvestris F.,Clin Immunol Immunopathol,1987,42:50

3 Kotagi SG,et al.Ann N Y Acad Sci,1987,513:516

4 Bentley GA,et al.Nature,1990,348:254~257

5 Warren RQ,et al.Clin Immunol Immunopathol,1990,56:334~343

6 Palomo C,et al.J Virol.,1990,64:4199~4206

7 奇云.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进展,1990,17(5)356~358.334

8 poskitt DC,et al.Immun Cell Biol.1991,69(part2):61~70

(安徽省淮南职业医专奇云副教授;姚士硕审)

随便看

 

科学参考收录了7804条科技类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科技类参考文献及英语词汇的翻译,是科学学习和研究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3 Sciref.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4/5/19 19:4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