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单词 对虾配合饲料
释义

【对虾配合饲料】
 

拼译:penaeus formulated feed
 

是针对对虾的营养需要而按一定比例均衡地集合多种原料,并赋与其一定的形状和特性,以适应对虾摄食方式的一种饲料。合理的原料配比,能够充分满足对虾的营养需要,提高饵料系数,减少饲料源的浪费。

世界上研究虾用配合饲料的历史只有几十年。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日本等国相继开始对虾的营养研究。目前,国际上不仅有成虾养殖配合饲料,而且还有用于幼体的配合饲料。其构成有以下3种类型。

第1类是以日本为代表的日本饲料构成类型。1969年开始,日本即开始了对虾配饵研究工作,1971年达到实用化阶段,1975年得以全面推广。其构成的特点是:饵料中粗蛋白含量高,一般在45%以上,而蛋白源主要靠优质鱼粉。近几年来,日本又研制出了对虾幼体的微粒配合饲料,以代替轮虫、丰年虫、小球藻以及角毛藻等活饵料,使用效果良好。日本对虾饲料生产是根据对虾不同变态期分成3个期(第1期稚虾期、第2期中间育成期、第3期育成期)共10个规格的饵料,其中第1期5个,第2期为3个,第3期为2个。不同规格的涵义主要是:(1)一是配方营养成分配比的差异;(2)饵料的粒度直径与长度不一致。据公开的及日本内部提供的一些资料分析,日本对虾饵料配比中动物性蛋白所占比例大,如在中部育成期和育成期动物性蛋白占总蛋白量的75%。

第2类是台湾类型。台湾饵料配制在吸收日本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又有发展。台湾饵料中粗蛋白含量比日本的低2~5个百分度,并在饲料中注重添加剂的合理使用,充分使饵料中养分达到平衡;另一方面通过添加剂的运用,提高对虾对饵料营养物质的利用能力,从而降低饵料中粗蛋白含量,达到节约蛋白源的目的。其饵料系数为l.7~2.0。

第3类是以法国为代表的欧美饵料构成类型。即充分开发和利用鱼粉之外的动物蛋白饲料资源来满足对虾营养需要。另外.在添加剂来源方面很注意充分利用天然饵料中的活性物质。例如.法国对血粉利用得很好(经过特殊处理),用血粉既满足对虾对蛋白质的需要,又充当粘合剂应用。丹麦研制出鱼粉的最新加工方法,使其粗蛋白含量保证在70%以上,而且鱼粉中有许多有益的活性物质得以保存,其利用效果超过日本鱼粉。欧美许多国家对“全营养颗粒饵料”的要求是:(1)含蛋白质40%以上;(2)添加16~17种维生素;(3)矿物质及各种微量元素齐全。从资料分析,日本及美国等在对虾的营养生理和消化生理的基础研究方面比中国要好。日、美的配方技术原理又以此为基础和依据,制定出合理和先进的饵料配方;日本的饵料系数为2。

70年代,中国就开始了对虾人工养殖,饲料来源一直是依靠天然的或人工培养的鲜活饵料。在对虾营养需要配合饲料的研制等方面尚处探索阶段。70年代初,对轮虫在室内外大面积培养成功,并开展了对虾配合饲料的研究工作。80年代以后.进入推广应用阶段。对虾配合饲料基本上有两种类型:一类是以低质杂鱼为主,辅以粮油加工副产品为原料的软颗粒饲料;另一类是以动、植物蛋白质饲料为主的硬颗粒饲料,其水分含量低,可以贮藏,有利于商品化生产。

80年代,中国使用的对虾饵料配方多达几十个,年产配合颗粒饵粒5万~30万t,但在实际应用中反映出许多方面的不足,有待于提高。

李爱杰(1988年)对对虾配饵各种成分的适宜含量做过系统分析研究后认为:体重为2.87~3.44g的幼虾,其配合饵料中各营养素的适宜含量分别为粗脂肪4.0%、粗蛋白44%、糖26%、粗纤维4.5%、钙磷总量为4.5%、钙磷之比为1∶2。一般的对虾配合饵料需要蛋白质含量在40%以上,其中各种氨基酸组分相似的饵料应当是最佳饵料Ogino(1963)支持这一设想。日本学者金泽沼夫(1981)通过对日本对虾各生长发育阶段机体必需氨基酸组分的分析研究,以及进行添加必需氨基酸的饵料试验,已搞清了日本对虾的必需氨基酸有10种:苏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蛋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组氨酸、精氨酸和色氨酸;并已基本上搞清了日本对虾对必需氨基酸的需求量。据何琪海(1985)研究,用C14葡萄糖饲喂中国对虾,由葡萄糖不能转化的氨基酸,除以上和日本对虾所研究的一致以外,尚有甘氨酸,以上10种也为必需氨基酸。但甘氨酸是否为中国对虾的必需氨基酸有待进一步研究。当蛋白质原料不足或成本高而不易被饲养者接受时,可将蛋白质水平调低到30%左右,并加入淀粉、海藻粉、小麦麸、鱼类脂肪、植物性脂肪或炼油的下脚料。脂类是构成虾体的主要物质之一,同时也是对虾生理能量的来源之一。黄海水产研究所以8%的豆油剂量喂虾,增重率最高。徐新章等以正交法试验,在饲料中添加4%豆油,对虾生长最佳。国外试验证明,甾醇为对虾必需的营养,胆甾醇最为有效,配饵中胆甾醇的含量以0.5%为最好。对于配合饵料中的糖类,梁亚全等通过对比实验认为糊精以含量20%为宜;徐新章(1988年)以正交试验所得结果,糖的最适量为26%。对于肉食性蛋白质要求在50%以上的虾,最好不要超过12%。据Halver等报道,当饲料中的α-纤维素被完全除去后,蛋白质的利用效率会降低,故在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淀粉纤维素,对对虾摄食、消化、吸收有促进作用;徐新章等(1988)认为其在饲料中最适含量为4.5%。日本学者对日本对虾的实验表明,蔗糖和肝糖是对虾饵料中理想的糖类,葡萄糖不适宜做对虾饵料。添加剂是对虾配饵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它们分别是维生素、消化酶、无机盐、粘合剂、引诱剂、着色剂。对虾对维生素的需要量,国内外均尚无确切数值,已知的有维生素B2、B6、B12、C、E、氯化胆碱、肌醇、胆固醇。在消化酶方面,日本学者用添加以尼龙-蛋白微囊化的胰蛋白酶α-淀粉酶的配合饵料饲育日本对虾,结果对虾生长和饲料效率都有明显提高;国内对此研究甚少。配饵中最重要的无机盐是磷和钾,李爱杰(1986)在研究对虾对钙、磷的需求量时发现,全虾饲料中钙磷总含量大于1%而钙/磷比为1∶7.3时,其成活率及增重率最饵;对幼虾,钙、磷总含量2%,钙/磷比为1∶1.7或大于1∶1.7时,其增重率及饵料转化率最高。此外,锌、钴、铜、锰等均有促生长作用。粘合剂分两大类:天然物质和化学合成物质。天然物质有鱼浆、动植物胶、褐藻酸钠等;化学合成物质有聚乙烯等。德国最先使用了聚甲基醇碳酰二胺,这种(碱性)甲醛增韧剂已经作为饲料添加剂被使用,含量通常为0.3%~0.5%。引诱剂和着色剂是对虾的促摄物质。

90年代,中国在对虾配合饲料方面的研究正在迅速发展。黄海所朱伯清(1991)提出要提高对虾配合饲料的质量,应选择当年优质的新鲜原料,以最大限度地保持蛋白质的吸收率。北京大学、济宁化工研究所等(1991)用花粉提取物作为对虾的饲料添加剂,试验证明有一定增重作用,对对虾生长、抗缺氧、防病及对环境适应等都有好处。山东省齐鲁饲料添加剂厂已开始研制对虾浓缩饲料。福建马尾水产饲料有限公司的海马牌对虾配合饲料受到养殖者的好评,饲料效果试验名列前茅,饵料系数为2.6,饲养效果与天然饵料相比差别微乎其微,被农业部评为1990年优质产品。今后的研究重点将是找出更加合理的营养配比,并且不断降低饵料系数,使其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 杨丛海.饲料业工业,1989,(5):39~40

2 周秀坤,黄斌.水产科学,1989,(1):31~35

3 侯文璞,汪哲夫编著.对虾配合饲料学.北京:海洋出版社,1990.8~240

(中国水产科学院欧阳海鹰撰)

随便看

 

科学参考收录了7804条科技类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科技类参考文献及英语词汇的翻译,是科学学习和研究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3 Sciref.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4/5/19 16:4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