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单词 听觉之谜
释义

【听觉之谜】
 

拼译:enigma of sense of hearing
 

听觉之谜的揭示者为匈牙利出生的美国物理学家、生理学家贝凯西(1899-1972)。贝凯西对听觉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确立了“行波学说”,揭开了听觉之谜。为什么耳朵能听到声音并能区别不同的音调呢?19世纪,德国科学家赫姆霍尔兹提出了“共振学说”。他认为子蜗基底膜上的横行纤维好象提琴的共鸣箱一样,能对不同频率的声波产生共振,蜗底的短纤维对高频声波产生共振,长纤维对低频声波产生共振,从而感受不同的音调。这个学说是根据基底膜的组织学特点提出的。但是,在生理状态下,基底膜的横行纤维是否有足够的张力引起共振并没有实验证明。贝凯西为了揭开这个谜,在动物体上进行观察。他利用一个装有电磁驱动活塞的管子代替中耳内的镫骨,通过一个在耳蜗上切开的窗口,在频闪观测器的照明下用显微镜观察,发现与“共振学说”不完全符合。当人造镫骨振动时,有一大段基底膜振动,产生“引波”。振动从蜗底开始,逐渐向蜗顶推进,这时,振动的幅度随之加大,到达基底膜的某一部位时,振幅达最大值,然后振动停止前进并逐渐消失。当振动的频率不同时,基底膜最大振幅所在部位也不同。音频振动只推动蜗底部小范围的基底膜振动;中音调的振动使基底膜的振动范围向前推进到耳蜗中段,振幅最大;而低频振动则使基底膜的振动范围推进到蜗顶,顶部上振幅最大。这就是贝凯西所揭示的听觉的秘密,也是他的“行波学说。”

随便看

 

科学参考收录了7804条科技类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科技类参考文献及英语词汇的翻译,是科学学习和研究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3 Sciref.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4/5/19 12: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