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单词 骨龄
释义

【骨龄】
 

拼译:bone age
 

是以骨成熟过程中所经过的有规律的连续性变化,并且显示于X光照片所见的特征,判断个体发育尺度的一种生物年龄。它比时间年龄、身高、体重、齿龄、智商,副性征等其它指标更能反映人体的成熟程度。

研究骨龄的意义在于:(1)它是评价青少年儿童个体或群体发育的客观指标之一,可用于区别发育类型(早熟、正常型、晚熟)。(2)依据骨龄可以比较准确地预测青少儿的成年身高,这对运动员的选材有重大意义。(3)依据骨龄可以更准确的预测月经初潮年龄。(4)骨龄与运动能力关系密切,依据骨龄的变化可以更科学的安排运动量。(5)骨龄是分析判断生长发育和内分泌疾病的诊断、疗效及预后的一项重要指标,对外科矫形手术时间的确定也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最早通过X光照片来描述手腕部骨发育变化的是普罗尔(Pryor),他于1905年首先发表了《通过X光片所揭示的手腕部骨的发育》一文。接着,1909年罗奇(Rotch)发表了《用X线方法对儿童、少年骨发育的研究》。但最著名的是Todd,他在1937年制定了X光片的系列图谱,后经美国史坦福大学解剖教授威廉·华尔德·格瑞里奇(William Waltre Greulich)和史·埃德尔·培里(S·Idell pyle)的不断修改于1959年创建了世界著名的G-P标准图谱法判定骨龄(简称G-P法),其中男女各一套标准片(男31张,女28张)。

中国骨龄研究起步较晚,1936年梁泽发表了《手腕骨化骨于X光检查所见》。1959年宋惠芳发表了《中国人四肢骨化中心出现及骨骺接合的初步观察》。1962年顾光宁等研究了上海1890名从出生到18岁青少儿手腕部骨的X光片后研制成了中国人第1个手腕部骨龄图谱。

将X光照片中骨的发育变化转化为数字来表示骨龄的方法首先是Ocheson提出的。后经Tanner Whitehouse等λ的不断改进于1962年创建了TW Ⅰ方法,(简称记数法)。他继续不断的研究改进,于1972年又创建了用20块手腕骨计算骨龄的TW Ⅱ方法,和去掉腕骨只依靠尺桡骨远端和掌指骨评分的RUS方法及完全依靠腕骨评定骨龄的CARP方法,不断地提高了骨龄评定的准确性。

1963年张乃恕调查了天津8185人的骨X光照片后发表了“四肢骨生后正常发育成长的X线研究”,为研究骨龄提供了大量参考资料。1964年李果珍调查了北京1~18岁的1938人的X光片后发表了《中国人骨发育研究Ⅰ上肢发育的初步研究》,继而于1979年又发表了《中国人骨发育研究Ⅱ骨龄百分计数法》,成为中国首创的计分评定骨龄的方法(简称李氏法)。1987年黄耕培等用G-P法和李氏法同时评定了天津1072名7~15岁的男女青少年的骨龄后肯定了李氏法的实用价值,但对李氏法中评定女子骨龄的指标进行了修改,称为“改李氏法”。从而使李氏法更适合评定中国青少儿骨的发育实际。

除了手腕部的骨龄图谱外,1955年S.Idell、Pyle;1969年Hoerr也先后发表了膝关节的X光片图谱。1975年美国著名学者Roche、Wainer、Thisson在G-P图谱的基础上设计了用指标加权法以膝关节测定骨龄的RWT方法。它是目前较简单、客观的一种评定骨龄的方法。现已将其编成程序,利用微型电子计算机进行评定。中国席焕之亦研究了膝关节测定骨龄的方法(1990)。

1962年Hoerr、Pyle又制定了踝关节图谱判定骨龄。但因清晰度很差,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1962年Suveyrain;1967年Sempem和1987年中国的欧阳镇都发表了用肘关节的X光片图谱判定骨龄。但因其观察年限短(女9~13岁,男11~15岁),又需拍正、侧位片,优越性不大。

80年代,中国对骨龄的研究更加广泛、深入。相继研制了本地区的骨龄评定标准。象北京的季成叶(1982)、上海的曾凡辉(1983)、张国栋(1982)、郑海元(1987)、南京的欧阳壬官等(1983)、山西的赵融等(1981)、天津的黄耕培等(1985,1987)、河北的张绍岩等(1984)、山东的周恕等(1980)、兰卅地区的刘筱坤(1986)、河南的高虎等(1987)和姚亚升等(1987)、青海的刘秉枢(1988)和王道哲(1988)、武汉的艾道蕴(1988)、哈尔滨的刘宝林(1985),1991年张世彩等对南京的7~11岁100名儿童进行了7a的纵向观察,使骨龄研究向纵深发展。

骨龄的应用研究涉及到应用骨龄估计月经的初潮年龄(季成叶等,1982;张国栋等,1982;张世彩等,1983;刘宝林等,1985;黄耕培等,1986;陈明达,1987)。结合骨龄预测儿童少年的成年身高及应用于运动员选材(赵金丽等,1981;曾凡辉,1980、1983、1986;张国栋,1989;张世彩,1983;黄耕培等,1987;周恕等,1987;曹丰平,1988;杨陈杰等,1987;杨士增,1989;杨培豪,1989)。骨龄与儿童智商关系的研究(钱智中,1986;鱼博浪,1988;徐勇等,1991)。营养对骨龄的影响(赵融等,1981;周延星,1989)。骨龄的遗传力的研究(上海第一医学院,1983;北京医学院,1984)。地方病区骨龄的调查(方关行,1990)。TWⅡ骨龄在儿科临床的应用(叶义言等,1989)。利用第2性征推导骨龄(杨培豪,1989)。骨龄评定的自动分析(毛永奎,1990)。

当前骨龄的研究热点:(1)适合于某一地区的尽可能简单、客观判定骨龄的方法。(2)影响骨龄的因素,着重在营养和体育运动对骨龄的影响。(3)骨龄在临床上的应用。(4)骨龄在运动员选材、训练中的应用。(5)将电子技术自动分析引进骨龄的判定。

【参考文献】:

1 William Walter Greulich.S·IdellPyle RadiographicAtlas of Skeletal Development of The Hand AndWrist,1959

2 李果珍,等.中华放射学杂志,1979,13(1):19

3 赵金丽,等.北京体育学院学报,1981,2

4 Tanner J M,Whitehouse R H,et al.Assess Ment of Skeletal Maturity and Preediction of Adullt Height(TW2 method)znd Editon(Londen AcademicFress),1983

5 黄耕培,等.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88,2

6 杨培豪.福建体育科技,1989,1:50~54

7 席焕之.人类学学报,1990,1:20~25

8 毛永奎.电脑与医学,1990,4:28~30

9 张世彩,等.中华口腔医学杂志,1991,2:99~102

10 徐勇.中华预防医学杂志,1991,1:12~14

(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师静若副教授撰;刘玉萍副教授审)

随便看

 

科学参考收录了7804条科技类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科技类参考文献及英语词汇的翻译,是科学学习和研究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3 Sciref.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4/5/18 20:3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