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单词 兔出血症(Ⅰ)
释义

【兔出血症(Ⅰ)】
 

拼译:rabbits haemorrhagic disease(Ⅰ)
 

又称兔病毒性败血症、兔出血性肺炎,俗称“兔瘟”。它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主要病变为气管及肺的出血,并伴有其它组织器官的瘀血、肿大和出血。

1984年2月,首先在中国江苏等地发现兔出血病。1985年,韩国报道了本病。1986年,意大利流行一种相似的综合症,翌年西班牙也开始流行。1988年,许多中欧国家已在家兔和野生兔中暴发本病。瑞典报道,在野兔中发现一种类似疾病,称为欧洲棕色野兔综合症。1089年,与兔出血病类似的疾病在墨西哥迅速蔓延,所分离毒株的特征与欧洲和韩国分离毒株的特征相似。自发现本病以来,经过国内外有关专家的研究,已初步搞清了本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发病机理、实验室诊断技术、病毒细胞培养及单克隆抗体技术,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以及免疫和综合性防治技术等方面也取得了很大进展。

兔出血病是由病毒引起的家兔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病毒存在于病兔各组织中,病毒含量以肝、脾最高,血、肺、肾次之,其它器官含毒量较少。兔出血病病毒为近似球形颗粒,具有正二十面体结构,无囊膜,病毒颗粒直径为25~40nm,分子量为26,浮密度在1.23~1.34g/cm3,沉降系数为85S。根据病理学和核酸组成等方面的研究,多数学者趋于认为本病毒为单股DNA病毒,属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本病毒能凝集人的红细胞,对绵羊、猴、兔的红细胞轻度凝集,不凝集其它动物红细胞。病毒不被H+浓度10-3mol/h所灭活,而具抗酸性,在molMgCl2溶液中具有稳定性,对乙醚、氯仿、去氧胆酸钠无敏感性,具有抗胰蛋白酶、紫外线和干燥的作用。1%~2%甲醛作用2.5h,10%漂白粉作用2~3h,2%戊二醛作用30min,0.35%~2%农乐消毒剂作用1h,1%NaOH作用3.5h的灭活效果极好,均达100%,是良好的消毒剂;过氧乙酸、硫酸亚铁则无效,不能用于兔病毒性出血病的消毒。

本病毒分离培养:可选用健康无病的青壮年家兔,将病料加9倍生理盐水匀浆制成组织悬液,加入抗生素,灌服;或离心后取上清腹腔内注射。1~2d死亡。无菌后采取肝、脾可作种毒使用。有人报道,本病毒在Vero单层细胞和MA104液单层细胞繁殖并产生病变,在乳兔肾细胞上也能增殖,产生细胞病变。而有人报道在10d龄乳兔肾细胞、大白鼠细胞和鸡胚成纤维细胞均未见到细胞病变。杜念兴等报道,把病毒接种兔的肾、肺、睾丸和肝等原代细胞以及MA104、IBRS-2、Hela和BHK-21等传代细胞系都不能使其适应生长。

兔出血病病毒主要感染家兔,尤以青壮年长毛兔最易感病,肉兔也可发病,其他动物不易感病。家兔一般感染后2~3d内迅速死亡,死亡率高达90%以上。本病可通过病死兔、隐性感染兔及其排泄物污染的饲料、饮水直接接触传播,亦可通过兔毛、兔皮及染毒的人、畜等多种间接接触方式传播。呼吸道、消化道是主要的传播途径、皮下、肌肉、静脉注射、配种、腹腔注射等均可传播本病。本病具有较明显的初发期和高峰期,来势猛,传播快,发病率与死亡率高,全年流行呈马鞍曲线,5、6、7月份为低谷,11、12和1月份为流行高峰期。

人工感染的潜伏期为1~2d,自然感染的潜伏期为1~3d。按自然发病经过,本病一般可分最急性型、急性型和慢性型。最急性型多见于流行初期,病兔无任何异常突然死亡。急性型多见于流行高峰期,此期为群体发病,病兔精神不振,体温升高,出现症状后的1~2d死亡,死后呈角弓反张姿势,尸僵较快,肛门附有胶胨状排泄物。慢性型多见于老龄的或3月龄以内的幼兔,有时发现的老疫区或流行未期,若病程达3d以上者,多数能耐过,并获得坚强的免疫力。

自然病例的实验病例的病理变化基本相同。病尸的营养状况多数良好,可视粘膜发绀,表现为全身性败血症,许多主要实质器官呈退行性病变和出血,以肾、脾、肺充血、水肿、出血、血栓形成和肝、肾实质细胞变性及广泛性坏死为主要特征。脾与淋巴结出现萎缩,使造血功能受到抑制或衰竭。

兔出血病病毒通过某些传染途径,最先侵害的靶器官是肝、脾和肺等,然后到达全身血流并分布到其它器官。病毒在各脏器组织中出现的数量有明显不同,病毒数量与各组织中细胞被损伤的程度平行。本病毒可能具有嗜血管内及网状内皮的特性。从宿主细胞超微细胞结构的变化来看,最普遍发生的是线粒体肿胀变性,空泡化,毛细血管壁断裂缺失。由于血管内受病毒的侵害发生变性,管壁断裂,这是造成病毒性体休克的始动因素,继而各实质器官内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以致造成实质器官缺氧,实质细胞线粒体变性,细胞内呼吸障碍,细胞变质、坏死,实质器官功能丧失,最后导致死亡。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的明显特征,可对兔出血病作出初步诊断。确诊,还需将病料作为动物感染试验。最简捷的方法是用血凝及血凝抑制试验,也可用琼扩试验、标记抗体技术对本病作出诊断。应注意将本病与急性兔巴氏杆菌病相区别。

要控制本病的发生,在疫区应进行普查,封死疫点,停止兔及兔毛集市贸易;对病死兔深埋处理,严禁食用和出售、环境和用具和等可用3%烧碱或2%福尔马林消毒;兔皮、兔毛可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对受威胁区及疫区内的健兔及假定健兔可用组织灭活苗免疫接种,成年兔肌肉注射1ml,断乳兔0.5ml,5~7天产生免疫力,免疫期最少半年。在安全区应坚持自繁自养,加强卫生管理,禁止外人进入兔场,定期消毒;新购进兔应隔离检疫2周,无病时方可入群。

随着养兔业的迅速发展,控制家兔发病具有重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因此疫苗防治仍是一个主要途径,但无论是灭活疫苗还是细胞弱毒疫苗,均存在成本高、不易大规模生产等缺点。近年,利用单克隆技术生产疫苗有所突破,应用遗传工程技术把兔出血病病毒抗原物质有关基因引入家兔肠道的大肠杆菌正常菌群中,则能刺激机体产生持久的明显的预防效果,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病毒的分类地位仍不统一,应该在这方面继续进行深入的研究,以求得最终一致的意见。兔出血病单克隆抗体已研制成功,进一步的工作将是规模化和批量化生产,应深化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推动其向分子水平发展。

【参考文献】:

1 浦伯清,等.上海畜牧兽医通讯,1984,6:15~16

2 盛蕴纯,等.上海畜牧兽医通讯,1985,4:3~6

3 王楠田,等.上海实验动物科学,1985,5(4):219~213

4 余税萍,等.中国兽医杂志,1986,12(9):2~4

5 徐仲钧,等.浙江农业大学学报,1988,14(2):136~141

6 徐福南,等.中国兽医病理学研究会第5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1989

7 Loliger H.Ch.著,徐为燕译.中国养兔杂志,1989,2:7

8 卢国正,等.养兔信息,1989,5:17~18

9 季文达.畜牧与兽医,1989,5:211~212

10 D A Gregg,et al.Scientific & Technical Review.1991,10(2):435~451

(山东农业大学朱瑞良撰;张绍学审)

随便看

 

科学参考收录了7804条科技类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科技类参考文献及英语词汇的翻译,是科学学习和研究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3 Sciref.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4/5/19 4:5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