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单词 人参病害
释义

【人参病害】
 

拼译:ginseng disease
 

人参病害是当前参业生产中影响产品质量和减少经济效益的主要原因之一。据报道,我国人参病害有24种以上,包括锈腐病、黑斑病、立枯病、疫病、菌核病、根腐病、斑点病、褐斑病、猝倒病、黑霉病、白绢病、斑枯病、炭疽病、假炭疽病、坏死病、腐烂病、枯叶病、花叶病、病毒病、日烧病、烂芽病、细菌烂根病、红皮病、冻害等。但是在参业生产常见的侵染性病害主要有锈腐病和黑斑病两种;非侵染性病害主要是红皮病和冻害。

人参锈腐病 它是我国各栽参地区普遍发生的一种严重病害,日本和朝鲜也称根腐病,各年生人参在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一般发生率在50%以上,损失率在30%左右。人参的主根、侧根、膀芦、芽胞及茎基部均可感染此病。参根受害后,病组织呈现大小不等的黄褐色腐斑,病斑向里延伸,逐步扩大,多数病健部位界限明显;土壤湿度大时参根可由干腐变为湿腐,使参根腐烂加重,严重者参根全部烂掉。根部发病后,地上部植株生长矮小,叶展不平,叶片变黄褐色或红黄色,同无病植株比相差悬殊。人参锈腐病的病原菌是半知菌亚门柱孢属中一种土传的病源真菌,菌名为Cylindrocarpin destructans Scholten,此菌株与柱隔孢属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产生粘的瓶梗孢子,能引起人参锈腐病。生理试验证明,该菌能利用多种碳源和氮源,生长最适温度为20~23℃,H+浓度10-7mol/L。在缺氧条件下菌株仍能生长,孢子发芽加速,但形态不正常。在有光照条件比在暗中形成分生孢子多。根据锈菌的营养试验,丙三醇对锈腐菌的生长有促进作用。人参中含有人参醇,在根际及根表面很可能造成对锈腐菌特有的良好条件,从而引起锈腐病的发生。在不同氮源的培养基中,以硝酸钠对锈腐菌生长最有利,其次为谷氨酸钠和硫酸铵。因此,如果施用无机氮肥如硝酸盐或硫酸铵等,均对锈腐菌有利。锈腐病、病菌在42℃条件下90min即被杀死,因此在夏季高温季节翻耕土壤,利用阳光进行土壤灭菌,可减轻人参锈腐病的发生。人参锈腐病病原菌在土壤中生存时间较长,分布又很广,因此难于根治。目前,只能采取土壤消毒并结合农业综合防治措施,减少病原菌的数量,以减轻危害,降低发病率。另外,应用多菌灵、退菌特、五氯硝基苯、托布津、氯化苦等药剂,结合加强田间管理,均有较好防治效果。

人参黑斑病 它是我国参业生产中人参地上部发生的主要病害。世界各产参国家均有发生,危害严重。一般发病率为20%~30%,重则高达90%以上,不仅使参根和种子减产,而且影响产品质量以及副产品的加工利用。被侵染罹病部位,以茎、叶、花轴、果实、果柄最为普遍。叶片受害多在叶尖、叶缘和叶片中间产生水浸状不规则褐色病斑,初时黄褐色,后变黑褐色,病斑干燥后极易破裂,遇阴雨潮湿病斑迅速扩展,叶片脱落;茎斑逐渐延伸成长条斑,病部凹陷,着生黑色霉层状病菌子实体。花梗、果实发病后,花序枯死,籽实干瘪形成“吊干籽”。种子受害,从米黄色逐渐变成锈褐色,胚乳变黑霉烂。病原菌属半知菌亚门从梗孢目交链孢霉属,以分生孢子侵染人参。据研究,人参黑斑病原菌Alternaria panax Whetz生长发育温度幅度为5~30℃,最适温度为25℃。H+浓度在10-12~10-4mol/L之间生长良好,但以H+浓度为10-6mol/L最佳。该病原菌能有效地利用各种碳源,以淀粉为最佳,麦芽糖次之;氮源以谷氨酸为最好,硝酸钠次之;微量元素以锰、铜对菌丝生长有利,铜锌不利于菌丝发育。人参黑斑病菌一般以菌丝状态在被害茎叶或参根顶部越冬。在空气湿度为30%、气温5~25℃时,其分生孢子能存活240d。100%高湿有利于病菌的生长。经BLB荧光灯与白色荧光灯照射后,对分生孢子的形成有明显促进作用。经室内药剂筛选和大面积生产应用试验,多抗霉素是一种无毒高效农用抗菌素,采用100~200单位防治人参黑斑病,防治效果可达87%~94%,相当于或超过常用的田安、退菌特等农药,并能提高人参种子产量。用15种药剂进行抑菌试验,结果以退菌特、波尔多液、代森铵、多抗霉素、克菌丹、白菌清等抑菌效果最好,分别为100、96.3、91.4、88.0和86.2。人参黑斑病的发病率与种子、种苗是否消毒、田间卫生管理好坏等密切相关。秋季彻底消毒,销毁参床上的病株和枯茎落叶等,可将发病指数由57.4%降到9.17%。用1000倍的代森锰锌、400倍的咪唑霉和清水对照分别处理150粒发芽的种子,然后均放在20℃下恒温培养10d,结果对照的发病率为98%,两种药剂处理的无一发病。用代森锰锌1000倍液、多抗霉素200单位和咪唑霉400倍液分别进行参苗消毒,防病效果均在85%以上。另外,加强田间管理、防止参棚漏雨、光照均匀适宜均有一定防治效果。

人参红皮病 人参红皮病亦称“水锈病”。最早在吉林省靖宇二参场大面积发生过红皮病。据调查发现,得红皮病的人参,地上部的茎叶不出现异常的黄萎症状,只是根部表皮变成不同程度的暗红色或者红色,有的参根有裂纹,一般从地上部难以判断有无红皮病的发生。得红皮病的人参品质要降低2~3个等级。经过对土壤和植物进行铁、锰分析以及对红皮参根进行分离培养,未发现有病原微生物,故确认为是非侵染性生理病害。人参红皮是土壤中金属元素(如铁、锰)的毒害反应。人参红皮病,主要是在地势低洼、参床土壤水分过大、土壤板结、通透性差的地块发生。通过提前一年整地,使用隔年土栽参,黑土掺黄土,控制适宜的土壤水分,高做床、勤松土,加强田间管理,注意排水等技术措施,基本能控制人参红皮病的发生。

人参冻害 人参冻害(缓阳冻)是当前影响参业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人参发生冻害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点:(1)参床土壤水分过大,会加速冻害发生。在早春,参床下面土壤化通,过多水分渗不下去,参根大量吸水,自身抗寒力降低,如果夜间土温降到0℃以下,水结冻,白天气温高土化冻,一冻一化的激烈变化,人参就要发生冻害。人参受冻害后,表现烂芦烂芽,参根涨破肚子,一捏一股水等症状。(2)参苗质量好坏与冻害关系密切。秋季栽参大量吸水,影响抗寒物质的形成,参根内自由水含量过大,造成冻害的发生。(3)土质好坏与冻害有关。沙质土壤颗粒较粗,参床疏松,孔隙大,昼夜温差变化悬殊,有暴冷暴热特性,同样参苗,沙质土中的易受冻害。黑土或混合土,对气温有缓和作用,温差变化小,不易受冻害。另外,防寒土层薄厚、地势高低、参苗大小等均对冻害有一定影响。防寒土层薄,地势低洼,参苗弱小,都易引起冻害的发生。预防人参冻害的措施:(1)应根据各栽参区天气变化特点,创造具有较强缓冲性能的小区气候条件,防止栽参土层人参结冻-化冻-又结冻的剧烈变化,如夹挡风障或床面加盖薄膜、草帘等物,均可防止冻害。(2)早春和晚秋注意清理床面上的积雪,防止雪水渗入栽参层,及时排出过多的水分,勤松土,晚上棚,提高地温,改善土壤通透性,促进人参早发,避免人参芽胞长时间处于无氧呼吸状态,以免中毒死亡。(3)加强育苗管理,选育好苗、壮苗,确保参苗质量,提高人参的抗寒性能,均可防止冻害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赵曰锋.全国人参科研系统.第1次学术座谈会论文汇编.长春: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1983.89~91

2 王韵秋.全国人参科技资料汇编.栽培分册Ⅰ.长春:国家医药管理局,1985,251~256

3 张儒喜,等.全国人参科技资料汇编栽培分册Ⅰ.长春:国家医药管理局,1985,263~265

4 赵曰锋.人参、西洋参黑斑病及其防治.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8,1~67

5 赵曰锋,等.植物病理学报,1987,17(2):112~118

6 赵日锋,等.植物保护学报,1990,17(2):123~126

7 赵日锋,等.植物病理学报,1991,21(3):211~215

8 赵曰锋,等.植物保护,1993,19(1):31~32

(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郝绍卿撰;赵曰锋审)

随便看

 

科学参考收录了7804条科技类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科技类参考文献及英语词汇的翻译,是科学学习和研究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3 Sciref.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4/5/19 7:0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