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单词 微细浸染型金矿床
释义

【微细浸染型金矿床】
 

拼译:fine-Grained Dissemenated Gold Deposits
 

又称“卡林型(Carlin-type)金矿床”,指由热水溶液(主要为非岩浆热水溶液)作用形成的、在不同成分的容矿地层中的金呈细分散状态,并具经济价值;矿化很少受组构控制或不受组构控制,金一般以超显微状和显微状产出,少量或极少量以“可见金”形式产出者。

金是人类最早发现和利用的金属之一,据考证,人类利用黄金已有近6000年的历史。早在公元前14世纪就在非洲、欧洲和亚洲等地广泛地开采。到了中世纪,美洲和大洋洲也相继对金矿进行开采。至1990年底,世界累计产金量超过12×104t。

早期,人们开采的多是块金。澳大利亚是世界上发现天然金块最多的地方,1872年在此曾发现一块含纯金达214.32kg的特大金块,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天然金块。块金一般均产于砂金矿床中。砂金矿床易于开采但规模较小。自19世纪以后,人们逐渐转向“岩金矿床”的寻找与开发。岩金矿床类型众多,最早被人们注意的是那些品位高、颗粒大、肉眼易于辨认的矿床,如石英脉型金矿床、古砾岩型金矿床、霍姆斯托克型金矿床等。岩金的成功开发,使人类对黄金的利用进入一个新的时期,更加刺激人们对黄金占有的愿望。由于黄金的利用范围日益扩大,由装饰、贮藏、货币直至工业利用,人类对金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因而迫切需要寻找出更多的金矿床来。此外,随着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采选冶技术的不断进步,不同类型金矿床的经济意义及其相对重要性也发生显著的变化。到20世纪80年代时,微细浸染型金矿床已成为最具重要意义的新的金矿类型。

微细浸染型金矿床发现于20世纪60年代,起初一直未被人们所认识,只是由于美国内华达州卡林金矿床的发现而被广为重视。内华达卡林地区属科迪勒拉地槽的一部分,在古生代中晚期由于安特勒运动造成了大规模的逆掩断层(罗伯茨山断层),该大断层把西部优地槽沉积推覆到东部冒地槽之上,以后又经多次构造运动,其中隆起部分经长期风化剥蚀而露出下部地层,形成许多构造窗,在这些构造窗中产有多金属矿床。1907年,在卡林镇以北约2km处发现砂金,翌年在其附近奥陶纪灰岩中发现含金石英脉,但规模小。1939年,美国地质调查所制定了在该区系统开展大面积的中小比例尺地质填图和物化探扫面的计划,直至1960年完成全部既定任务时找矿局面仍无新突破。随后,美国罗伯茨(R.I.Roberts)在分析大量的资料后发现:凡是有金显示的地方,均有砷、锑、汞的异常和铊的出现,后4种元素对金具有指示意义,建议在构造窗中进一步开展勘查工作。纽蒙特(Newmout)矿业公司采纳了他的意见,首先选择Lyna构造窗进行解剖,在化探异常区试行钻探,在第2年的第3个钻孔中成功地打到了24m厚的微细浸染金矿体,到1963年初完成了卡林矿区的评价,金平均品位为9.95g/t,贮量近百吨。至70年代,在对卡林金矿矿化、热液蚀变和控矿构造特征等详加研究的基础上,在卡林金矿的附近区域上相继找到了数十个大小不等的微细浸染型金矿床,矿带长达960余km。过去,内华达州的黄金产量不足全美的10%,而自微细浸染型金矿床大批发现后,今天其产量已占美国总产量的70%左右。纽蒙特矿业公司在数百平方公里范围内,即获得金贮量达2000t以上。

80年代,除美国外,在世界其他地区也陆续发现了为数众多的微细浸染型金矿床,如加拿大、西班牙、前苏联、新西兰、中国等国均有重要发现。加拿大安大略省赫姆洛矿床、美国加里福尼亚州的麦克劳林矿床和内华达州的金坑矿床,金贮量均超过百吨,属超大型矿床之列。尤其赫姆洛矿床规模最大,影响最广。该矿床矿化长达40km,矿体宽数米至30m,延深超过1000m,品位4~16g/t,贮量高达600t。

70~80年代,在中国也发现了众多的微细浸染型金矿床,如在黔桂三角地带发现了板其、丫他、戈圹、紫木凼、烂泥沟、三岔河、高龙、金牙等金矿床;在川陕甘三角地带发现了东北寨、桥桥上、丘洛、拉尔玛、二台子、马脑壳等金矿床。这些金矿床的发现是中国金矿地质工作的重大突破,对改变中国金矿资源的落后面貌起了巨大的作用。

自80年代以来,微细浸染型金矿床在世界各地有了更多的发现,尽管对其研究难度很大,但人们毕竟对其有了更多的和更新的认识。实际情况表明,此类矿床的容矿岩石是多种多样的,虽然大多数矿床是产于硅化的碳酸盐岩地层中,但也可产于砂岩、粉砂岩、片岩、燧石岩和沉积火山岩层中,从而扩大了微细浸染型金矿床的勘查范围。

此类矿床的产出与地层时代无关,从前寒武纪地层至第三纪地层中均已发现。但是地层赋矿部位往往含碳质较高。金矿化一般与较年轻的地质事件有关。金多呈不可见金出现,与黄铁矿、雄黄、辉锑矿、粘土物质以及碳质物密切共生,或赋存于矿物中或呈吸附状态。早期认为此类矿床的成矿作用与岩浆活动有直接关系,现已查明,绝大多数微细浸染型金矿床的形成是与以大气降水补给的地下热水的活动关系密切。成矿物质主要来自矿源层(岩)。岩浆可以提供部分矿质,但其主要作用是为矿床的形成提供热源。

此类矿床的物质组成极具特色。矿石的矿物成分较简单,主要是黄铁矿、雄黄、辉锑矿、辰砂、石英和方解石。少数矿床可出现毒砂、白钨矿和自然砷等。一般缺少金属矿床中较普遍出现的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等。在化学成分上出现的标型元素为Au、Ag、Hg、Sb、As、Tl等,往往构成稳定的化学组合,成为地球化学标志。

对于微细浸染型金矿床的成矿机制,鉴于此类金矿床在矿石建造特征、容矿主岩类型、矿化与蚀变的分带、构造控制的性质与程度,以及成矿流体的化学性质与化学成分的演化等差异,当前出现3种成矿模式可以选择,即流体混合-冷却模式、流体沸腾-酸化模式和海底喷流模式。

微细浸染型金矿床虽然品位较低,但一般储量大,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可以说,此类金矿床是最具远景的金矿类型之一。

【参考文献】:

1 Tooher E W. Discussion of The disseminated - goll ore - occurrence modehU S Geol surrey Bull, 1985,1646:107~ 150

2 Hannington M D. et al. Gold in sea - floor polymetallic su-lfide deposits. Econ. Geok. ,1986.81:1867~1883

3 Morthrop H R. et al. Sediment - host dissminated gold mineraliyation at yerrict canyon, Nevada. V - stable isotope geoehemistry and a model of ore deposition [abs]:Geol soc America Abstractswith programs, 1987,19:1791

4 Harris D C. Mineralogy and geochemistry of the Hemlo gold depocit,Ontario,Canade:Canadian Geol ,survey Econ Geol Dept,38:88

5 郑明华,等.四川东北寨微细浸染型金矿床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和成矿过程分析,矿床地质,1990,2

6 Kuchn A. Rose A W. Geology and Geochemistry of wall - Rock Alteration at the Carin Gold deposit, Nevada, Econ Ceol,1992,87:1697~1721

7 Pan Y,Fleet M E. Calc - silicate Alteration in the lfomlo gold deposits,and significance. Econ Geol,1992,87:1104~ 1120

8 Pan Y, Fleet M E. Minetal chemistry and geochemietry of vanadian silieate in the Hemlo goed deposit, Ontario, eanada:eontr. Mineralogy petrology, 1991,109:551~525

9 郑明华,等.论微细侵染型金矿床的形成条条件和成矿机制.金银矿选集,15集,1991,1~30

10 Greg B A,et al. Evidence for the supergene origin of alunite in sediment - tosted Micron gold deposits. Nevada. Econ Geol,1992,87:263~270

(成都理工学院博士生导师郑明华教授撰)

随便看

 

科学参考收录了7804条科技类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科技类参考文献及英语词汇的翻译,是科学学习和研究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3 Sciref.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4/5/7 11: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