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单词 经络实质研究
释义

【经络实质研究】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统称。它在人体中具有运行气血、联系周身、调节机能的作用。经犹如直行的径路,是经络系统的主干;络则有网络的含义,是经脉的细小分枝。经络学说就是阐明经络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生理作用和病理变化规律的学说,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虽然是一个古老的理论,但经络研究所要解决的实际上却是当代生物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些前沿问题。对经络实质的阐明,必然极大地推动中医学和整个医学科学的发展。

经络学说是古人在长期的医疗实践经验中形成的。它主要根据古人对针灸治疗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经络现象的观察,对穴位主治性能的归纳,以及对人体解剖和生理知识的认识,在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影响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早在《黄帝内经》中,经络学说的概貌已基本形成,后世医家又不断加以补充,终于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然而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在古典医籍中对经络虽然已有很多具体的描述,甚至还绘制出经络循行路线的模式图,铸造了人体经穴铜人模型,但有关经络的物质基础则没有作出确切的说明,对所观察到的各种经络现象,也没有能作出合理深入的解释。因此,古人所说的“经络”究竟是指人体内的哪些结构,“经络”的实质究竟是什么,已成为多年来生物界、医学界密切关注的问题。国内外学者也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经络实质提出过各种不同的设想和假说,但目前还没有得到完全的阐明。

纵观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对经络实质的看法主要可概括为3种观点:第一,“经络”是以神经系统为主要基础,包括血管、淋巴系统等已知结构的人体功能调节系统。第二,“经络”是独立于神经、血管、淋巴系统等已知结构之外(但又与之密切相关)的另一个机能调节系统。第三,“经络”可能是既包括已知结构,也包括未知结构的综合功能调节系统。在上述观点中,第1种与第2种观点之间意见分歧较大,第3种观点则较为兼容并蓄。但就每一个研究者来说,对问题的看法也不是绝对的。不同的观点常常相互影响,互相渗透,只不过所强调的重点有所不同而已。针对上述3种观点,我国学者从不同角度阐述了自己的看法,提出一些假说,其有代表性的假说如下:

经络与神经体液综合调节机制相关假说 认为经络学说是中医关于人体机能联络调节的理论,而现代医学则认为人体机能活动的调节,人体各个部分各种功能之间的相互联系,是通过神经体液综合调节机制而实现的,故经络对机体的调节作用与神经体液调节作用有密切的关系,许多实验资料也支持这一观点。但有些事实目前难以用一般的神经、体液调节机制加以解释,因而认为经络与神经体液调节“相关”的提法比较妥当。

经络-皮层-内脏相关假说 中国医学科学院的研究者认为,经络与内脏有着肯定的联系,而大脑皮层与内脏也有着肯定的联系,因而推测经络、内脏和大脑皮层之间也必有联系。基于这种认识,进行了大量的实验观察。张锡钧提出“经络-皮层-内脏相关”的假说,认为经络系统是与神经系统、血管系统、有密切关系的独立的特殊的传导系统,它对电、磁、声、光、机械刺激、化学刺激等有特殊反应。

体表内脏植物性联系系统假说 季钟朴在1981年提出这种假说。其依据是:(1)首先任何穴位都有神经纤维,即便是在血管周围也不能排除神经末梢,当麻醉阻滞神经传导后,一切穴位刺激就毫无效果;(2)循经感传的感觉过程必然经过外周神经(也包括植物神经)到达高级中枢,否则就不可能产生感觉;(3)“气至而有效”在效应器产生功能变化是由穴位刺激,经过各级中枢产生的调节反射;(4)体表穴位因内脏疾患产生病理性反应物和其他病理生理变化也可以理解为反射现象;(5)从穴位循经到效应器,所有生理病理变化、生物物理变化大都属于植物性的;(6)形态学、组织化学关于交感神经调节局部血流的研究支持此假说。

第3平衡系统假说 循经感传是最主要的经络现象之一,鉴于经络系统的主要作用就在于调节体表和内脏的相互关系,使体表的和内脏的机能活动保持相对的平衡,因此经络系统也是一个平衡系统。1978年,孟昭威依据循经感传的传导速度,提出经络系统是第3平衡系统的假设。其论点如下表所示:

表1

二重反射假说 汪桐于1977年提出此假说。认为针刺穴位一方面可以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引起通常的反射效应(即长反射);另一方面,由于局部组织损伤而产生的一些酶化学物质作用于游离神经末梢,引起一系列的局部短反射,从而引起循经出现的各种经络现象。此假说可以比较圆满地解释针刺穴位时出现的反射效应和各种循经出现的经络现象。

轴索反射接力联动假说 在对针刺时循经出现的红线、皮丘带等经络现象与皮肤三联反应的特点进行分析对比的基础上,张保真在1980年提出“轴索反射接力联动假说”。认为穴位中的感觉神经末梢受到各种形式的刺激发生兴奋,神经冲动即向中传导至该轴索分枝的分岔处,然后返转逆向,沿另一分枝传向皮肤,在此分枝的终末处释放扩张血管的或其他的效应物质,使皮肤的小动脉扩张,微血管的通透性提高,接近此分枝终末的肥大细胞进入活跃状态。小支脉扩张形成潮红,微血管通透性升高形成风团,由穴位直接刺激引起的和由轴索反射引起的肥大细胞活动改变了中间物质的成分和含量。这些中间物质能将信息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索终末传递给下一个神经元的轴索终末。如此一个接一个地传下去,潮红或/和风团就从局部延伸成为跨过若干个皮节的红线或/和皮丘带。

此外,还有经络电通路假说、经络波导管假说等等。所有这些假说均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验证,但活跃的思路和从各个不同角度进行广泛的探讨,集思广益,对于阐明经络实质,无疑是必要和有益的。从已经积累的资料来看,今后经络实质的研究热点,必然会涉及到人体已知结构的已知功能、已知结构的未知功能,可能还有未知的物质或结构的未知功能。经络学说所阐述的,或许正是今天还没有完全认识到的人体机能调节过程中的一个新的整合水平。

【参考文献】:

1 汪桐.皖南医学1978,11(8)

2 季仲朴.中医杂志1981,22(8):47

3 张锡钧,等.中西医结合杂志,1983,3(5);264

4 李鼎主,编.经络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11

5 张保真,等.西安医学院学报,1984,5(1):90

6 胡翔龙,主编.中医经络现代研究.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10

(安徽中医学院针灸经络研究所许冠荪研究员、许能贵助理研究员撰)

随便看

 

科学参考收录了7804条科技类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科技类参考文献及英语词汇的翻译,是科学学习和研究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3 Sciref.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4/5/19 16: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