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单词 微波单片集成电路
释义

【微波单片集成电路】
 

拼译:miicrowave rnonolithic integrated circuit
 

(MMIC)也称单片微波集成电路。虽然混合微波集成电路(HMIC)已能使微波系统小型化、轻量化,但手工操作繁复、生产重复性差、可靠性低。为克服这些缺点,进一步减小体积与重量,并提高电性能与取得良好的一致性,于是积极研制各种功能的MMIC。另一方面,由于HMIC和微型HMIC批量生产成本甚高,故需要大量同样微波电路的系统以及消耗量大或销售量大的装置,也需要使用MMIC。

1967年厄特尔(A.Ertel)研制出世界上第1个X波段SiMMIC收/发开关,但因Si难以制成半绝缘衬底使发展受阻。而早在1964年克罗宁(G.R.Cronin)等就首次用掺Cr的方法可重复制备出电阻率高达107~108Ω·cm的GaAs晶体。半绝缘GaAs衬底几乎是微带传输要求的理想介质,且GaAs电子迁移率是Si的6倍,更适合作微波器件。1966年米德(C.A.Mcad)研制出GaAs金属半导体栅场效应晶体管(MESFET)。GaAs FET的工艺过程与Si FET的相同,故可借助后者当时工艺技术和设备已有的成就。1967年胡珀(W.W.Hooper)等研制出第1个微波GaAs FET。但最大频率fmax只3GHz,不及Si双极晶体管。1970年德蓝盖德(K.E.Drangeid)等研制的1μm栅GaAs FET,fmax达30GHz,性能明显优于那时任何其他晶体管。1972年初,贝齐托尔德(W.Baechtold)研制成功第1个GaAs FET X和Ku波段低噪声放大器。1973年美国无线电公司和日本富士通公司都推出各自研制的GaAs功率FET。1974年富士通第1个X波段瓦级功率GaAs FET问世,从而莫定以MESFET为中心的GaAs MMIC基础。1976年英国普莱塞公司推出世界上第1个GaAs X波段全单片宽带放大器。1979年2月美国德克萨斯仪器公司推出第1个X波段GaAs单片两级推挽功率放大器。同年4月雷声公司推出的是X波段单级单端GaAs单片功率放大器。1981年初,德克萨斯仪器公司研制出X波段GaAs单片4级功率放大器。尽管功率放大器MMIC是应用的关键,但在开发它的这段期间,对GaAs MMIC低噪声放大器、压控振荡器、移相器及耦合器也取得研制成果。1980年HP公司还报导了第1个多功能GaAs MMIC(外差射频信号发生器)。

在1980~1984年期间,制造GaAs MMIC的基本条件与工艺有了重大进展:(1)一些厂家已能大量提供用液封切赫劳斯基法生长的5cm和7.5cm半绝缘GaAs晶片;(2)已能用汽相外延和直接离子注入有效地制备有源层,特别是全离子注入工艺的成功应用;(3)电子束直写和光学投影对准的巧妙结合;(4)无源元件与互连要求的两级金属化工艺的实现;(5)建立有源器件和无源元件的研究模型,并开发出设计GaAsMMIC的CAD软件。

1985年仅美国就有35家公司涉及GaAs定制线(Foundry)业务,有些能利用其MMIC工艺线开展对外服务,说明工艺水平初步成熟。1986年世界上已有15家公司销售26种型号的MMIC放大器,40种型号的其它MMICs,包括开关、衰减器和压控振荡器以及频率变换子系统等。但价格很贵,难以为用户接受。

美国国防尖端研究规划署(DARPA)1986年制定微波和毫米波单片集成电路(MIMIC)发展的7年计划。分0、1、2及3共4阶段实施。0阶段于1987年1月开始,是确定计划的一年;1阶段始于1988年5月,是第1个为期3年的硬件开发期;2阶段始于1991年9月,是第2个为期3年的硬件确定期;3阶段于1989年4月起签订合同,测试和CAD是重点,其次是材料生长工艺(MBE,OMVPE)、刻蚀与封装等关键技术。总目标是实现军方在价格上可承受的高性能、高可靠和可大量重复生产的各种GaAs MIMIC(1~100GHz)产品。焦点是在成本上。1990年DARPA官员科恩(E.D.Cohen)披露,至1989年10月,MIMIC芯片成本已由一年半前每平方毫米20美元降到约3~8美元(最终目标是0.8美元)。芯片成本下降归因于:GaAs衬底的改善CAD、CAM、CAT的发展,特别是三者结合形成的计算机辅助工程(CAE),如EEsof和HF公司开发的MMIC工作站;整套高产量生产设备的建成;生产方法的改进。而对成本影响最大的首先是测试费用,其次是封装。1989年研制成的注模金属基体复合封装,可使封装成本低于5美元。1991年科恩报导,火炮多选择引信(MOFA)所用MIMIC芯片封装成本为0.25~1.40美元。接受1阶段MIMIC合同的每个协作组都已广泛采用在晶片上的测试技术,剔除制造过程初期就不合格的产品,并且测试时间都已缩短不止一个数量级,这些都导致成本下降。

科恩公布,1阶段已经制出80多种MIMIC芯片,用于16种示范样机。灵巧武器、电子战、雷达和通信等军用系统已经、正在或即将采用MIMICs。海湾战争投入战场的系统,如高速抗辐射导弹(HARM)和通用消耗性假目标(GEN-X),就装有MIMIC生产线制造的芯片。紧接着的是海/空军先进中程空对空导弹(AMRAAM)和反导弹雷达(CC)BRA)。科恩估计,用MIMIC的武器最终将会有50多种。HARM的0.5~4.0GHz中放以MIMIC代替HMIC,费用节约50%。长弓(Longbow)导弹中的毫米波寻的器若以MIMIC取代HMIC,则可节省数千美元。海军远程先进空对空导弹(AAAM)的接收机部分用MIMIC芯片可将其4块电路板减至1块,预计成本节省达1万美元,且体积、重量及性能均可以显著改善。但由于GaAs的热导率不佳,散热较差,大功率集成仍是MMIC的主要难题。这已成为迄今各波段单芯片T/R组件难以有实用化产品的一个主要障碍。

MMIC的商业应用也已成为现实。1990年Ku波段直播卫星(DBS)接收机单片GaAs下变频器就已大量进入民品市场。1991年9月下旬查理·黄(Charles Huang)来华讲学时称:Anadigics公司上述芯片年产量为200万块;1992年计划生产1000万块,单价仅为10美元。

日本开发GaAs MMIC完全出于民用目的。研制内容侧重卫星通信子系统。NEC-1991年报导的一簇Si双极晶体管宽带MMIC放大器,纯是着眼于L-S波段消费类市场。西欧一些公司也是以民品为主,荷兰Philips尤为典型。

国内有代表性的单位是电子部第55研究所,1978年开始研制GaAs MMIC,1981年研制出具有国际水平的X波段单片振荡器。迄今已经开发出20多个型号各种功能的GaAs MMICs。

随着分子束外延(MBE)和有机金属汽相外延(OMVPE)工艺的成熟,1986~1991年期间赝晶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PHEMT)和异质结双极晶体管(HBT)以及其MMICs都显示出各自的优良性能。美国空军为了生产供相控阵系统用的高性能单芯片T/R组件,已经资助发展一种使HBT和HEMT集成在同一GaAs衬底上的MMIC。研究选择性分子束外延技术,将是一件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很可能成为研究热点。GaAs HBT微波功率单片放大器、子系统和Ⅲ-V族能带工程器件,尤其是以GaAs衬底赝晶InGaAs HEMT为有源器件的毫米波低噪声/功率单片放大器、子系统,肯定会成为今后的研究热点。向更高一级发展,将是用MMIC技术设计和生产某些微波系统。

许多军事成果将会逐渐转为民品。除DBS外,在光纤通信、全球定位系统、蜂窝电话、汽车防撞、甚小孔径终端以及个人通信网络等方面都存在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McQuiddy D N,et al.IEEE Trans.on Microwave Theory and Techniques,1984,32(9):997~1007

2 Christon A.IEEE GaAs IC Symp.Tech.Dig.1984,149~153

3 Browne J.Microwaves & RF,1986,25(13):135~140

4 Cohen E D.IEEE Microwave and Millimeter-wave Monolithic Circuits Symp.Dig.1988,1~4

5 Brehm G E.IEEE Trans.on MTT,1990,38(9):1164~1170

6 Cahen E D.IEEE Trans.on MTT,1990,38(9):1171~1174

7 Dambkes H,et al.Military Microwaves’90 Conference Proceedings,1990,40~45

8 Bayraktaroglu B.ibid.1990.27~32

9 COHEN.IEEE MMWMC Symp.Dig.1991,31~34

10 Huang C.Microwaves & RF 1991,30(7):126~129

(电子部南京第55研究所陆懋权高级工程师撰)

随便看

 

科学参考收录了7804条科技类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科技类参考文献及英语词汇的翻译,是科学学习和研究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3 Sciref.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4/5/19 12:4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