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单词 火箭导弹发射技术
释义

【火箭导弹发射技术】
 

拼译:launching technology of rocket and missile
 

火箭导弹发射技术是一门研究火箭导弹的发射原理、发射方式及其有关装备设施的设计、制造、试验和使用的工程技术科学。它是火箭导弹技术的分支学科。

火箭导弹的发射原理迄今已发展形成了如下几种:(1)自力发射——靠自身发动机点火启动所产生的推力飞离发射装置;(2)弹射——不点燃自身发动机而靠发射装置所产生的动力将火箭导弹弹射出发射装置然后再点燃自身发动机继续飞行;(3)炮射——用火炮将火箭导弹发射出去,(4)投射——从飞机或空中发射平台的吊挂装置上无动力释放而后再点燃自身发动机继续飞行或释放后一直做无动力滑翔飞行;(5)复合发射——由上述(1)、(2)两种原理复合起来的发射。

火箭导弹的发射方式发展至今已多种多样。所谓发射方式亦即对火箭导弹的发射地点、发射姿态、发射动力和发射装备设施等几个发射要素进行有机地综合考虑而形成的发射系统总体方案。火箭导弹的发射地点已遍及陆、海、空、天各个基点。而陆基又有地面、地下、半地下以及它们各自的机动、半机动与固定之分;海基有水面、水下之分;空基有各种飞机及直升机之分;天基有轨道卫星和空间站之分。发射姿态有水平、垂直、倾斜之分;发射动力有自力、弹射、炮射、投射、复合之分。而发射装备设施从车载、机载、舰载、地下井、阴阳沟、地面场坪到各种结构型式的发射装置就更是多种多样。因此,上述诸多方面可能的组合有多少,可能的发射方式也就有多少。从一般意义上来讲,火箭导弹发射方式的研究与确定,是一个内容十分丰富、而其军事、技术、经济之间的制约因素又非常多的研究课题。而且,火箭导弹的发射方式一直在演变不止,如洲际弹道导弹的发射,从最初的地面固定→地下井贮存地面发射→井下贮存井下发射→地下井加固,直到现代的地面机动,等等,究其原因就在于对峙双方的对抗策略一直是在消灭敌人、保存自己的原则指导下,始终处于运筹变化之中。

从学科的角度看,火箭导弹发射技术的研究领域是多学科的和跨学科的,它包括发射动力学,弹射内弹道学,燃气射流动力学和火箭导弹发射系统(包括起重运输对接设备、装填-起竖设备、发射装置、射前检测与发射控制设备、瞄准设备、弹外制导设备、供电设备以及加注设备、供气设备、消防安全设备和有关的工程设施等)的配置、设计、制造、试验与使用工程,以及发射原理、发射方式的研究。

古代的火箭发射技术是伴随着中国古代火箭的发明、发展而发展的。公元970年(宋开宝三年),冯继升等提出了火箭(在普通弓箭的箭杆上绑上黑火药筒,靠引线点燃,药气后喷,推动箭支,助其远飞)的设计与制造方法,且进行了试制和试验。公元1000年(宋咸平三年),唐福也献出过所制火箭。随着宋代这些中国古代火箭用于军事活动,诸如架、筒(桶)、槽(溜子)等火箭发射装置也就应时而生了,除原有的“弓“之外,此可谓火箭发射技术的起源。在明代(1368~1644)发明了可齐射多只直至数十只火箭的名叫“一窝峰”的单兵挎背携带的桶状发射装置,进而还出现了可发射上百只火箭的“火箭车”。有关中国古代火箭及发射技术的文图记载可见宋朝曾公亮编写的《武经总要》(成书于1044年)和明朝茅元仪编写的《武备志》(成书于1621年)。从世界技术发展史看,中国的古代火箭及其发射技术也是领先于世界其他各国数百年的发明创造。这些技术直到13世纪中叶才随元军的两次西征逐渐传入阿拉伯国家,尔后传入欧洲。但至清代由于不重视火器的发展,致使火箭及其发射技术的研制,由停滞不前而趋于衰落。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苏联首先研制成功多联装车载自行式火箭炮,这就是当时威赫一时的“喀秋莎“火箭炮,其中最著名的是Бм-13火箭炮。它虽然射程仅为5km,但能在7~10s内发射16枚火箭,作为战场步兵支援武器,一时间屡立辉煌战功。它的发明成功和实战运用可以说是近代火箭发射技术的一个里程碑。

苏联在60年代又研制成功了БM-2140管火箭炮,射程达20km,18~20s内即可发射40枚火箭。由于采用了螺旋导轨定向管提高了射击密集度,迄今仍堪称一种高水平的火箭炮。目前,世界上有20多个国家仍装备有这种火箭炮。

70年代,美国研制了M270多管火箭炮(12管),射程为32~45km(根据射弹的不同而异),能在50s内射完12发弹。由于该炮采用了许多新技术,如连级指挥用数字计算机,电、液传动扫瞄装置,同时滑离定向管,自动收、放炮装置等,具有较高的射击密集度和很高的机动越野性能。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进行了实战运用,取得了很好的作战效果。

火箭炮总的发展趋势是增大射程,提高威力,提高精度,提高反应能力、发射速度、机动性和生存能力以及向自动化和人工智能化方向发展。

导弹的发射技术总的说来也是伴随着导弹的发展而发展的,但由于导弹的发展量多面广,其发射技术的某些研究内容已具有了独立发展的基础,如前面讲过的发射动力学,弹射内弹道学和燃气射流动力等。因此,它们在自己的学科中,已可脱身于具体导弹(火箭亦然)的发展而使自身处于独立地发展之中。

世界上最早最著名的导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期德国在沃尔特·唐伯格和冯·布劳恩(Walter Donrberger,von Braun)领导下发明和研制成功的V-1飞航式导弹和V-2弹道式导弹。V-1导弹采用了长轨道蒸汽活塞式弹射器发射技术,V-2导弹采用了一整套野战机动式地面设备(包括起重运输设备、起竖设备、发射设备、加注设备、瞄准设备、测试设备、供电设备、辅助设备等)完成发射。它们可称作导弹发射技术的起源。它们的某些技术的构思至今仍有实际意义。纳粹德国战败后,有关导弹方面的技术人员、技术资料和技术装备为苏美所瓜分。苏美两国战后不遗余力地在此基础上发展了一系列各种类型的可用来攻击各种目标的导弹武器。其中包括各种类型的发射原理、发射方式及其装备。截至90年代,世界各国研制出的导弹型号已近600种,而每类每种导弹都与其自己的发射技术相配合。

导弹发射技术的发展总趋势是,减少作战装备的数量并小型化,提高整套装备的机动能力,提高检测设备的自动化程度,提高作战反应能力及生存能力,提高装备的通用性等。

火箭导弹发射技术的主要研究内容是:(1)火箭导弹发射动力学方面为,研究火箭导弹及其发射装置系统在发射过程中的动态特性及其对发射精度的影响;(2)弹射内弹道学方面为,研究弹射过程中弹射装置内弹射介质的产生、运动及其与被弹射的火箭导弹之间的相互作用及运动规律;(3)燃气射流动力学方面为,研究喷气发动机(包括火箭发动机和空气喷气发动机等)在各种工况下的燃气射流在各种边界条件下的流场参数计算(包括流场压力、温度、速度、组分和自由电子密度等分布);(4)新型发射原理及发射方式的研究,如天基(空间)发射技术、电磁发射技术等。

【参考文献】:

1 姜振寰,主编.自然科学学科词典.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1.417~418

(北京理工大学赵承庆教授撰)

随便看

 

科学参考收录了7804条科技类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科技类参考文献及英语词汇的翻译,是科学学习和研究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3 Sciref.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4/6/2 3:5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