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单词 水貂阿留甲病
释义

【水貂阿留甲病】
 

拼译:Aleutian disease of mink
 

水貂阿留申病又称浆细胞增多症,是水貂特有的一种病程进展极为缓慢的病毒性传染病。其主要特征是潜伏期长,可垂直传播,终生病毒血症,浆细胞增多,血清丙种球蛋白增多,多发性动脉血管炎,肾小球性肾炎和肝炎,病貂在秋冬季节可大批死亡。

本病在欧、美、亚洲20多个国家(美国、瑞典、日本等)均有发生。中国许多貂场也有本病。据国内有的研究报告对12000头水貂统计,种兽群发病率在20%~30%,皮兽群高达50%。据报道,阿留申病造成的损失占水貂场总损失的5%~50%,该病造成的损失表现在多方面:(1)死亡率高;(2)发病率高;(3)水貂繁殖能力明显下降,母兽空怀率高,产仔数少,新生仔兽生命力低下。此外,污染场的水貂营养不良,发育迟缓,皮张质量降低,严重影响貂场经济效益。阿留申病阳性率高的水貂场易发生多种传染病和其他各种疾病。

1946年,美国Hartsough等最先在阿留申水貂中发现阿留申病,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一种遗传性疾病。1962年,经Karstad与Pridhan证实为病毒性传染病。该病毒属细小病毒科,完整的病毒分子大小为22~25nm,呈球形,正20面体结构,病毒含有单链DNA,分子量3~5×106μm。浮密度为1.37~1.38g/cm3(脾脏毒)、1.295~1.334g/cm3(细胞毒),沉降系数为110S。对脂溶剂(酒精、乙醚、氟利昂等)、去污剂等有抵抗;对热的抵抗力很强,80℃时存活30min,超过30min灭活。

病毒主要存在于感染水貂的血液、血清、骨髓、脾脏、粪、尿和唾液中。据报道,目前国外已分离到4个毒株(犹他Ⅰ号株、普曼株、威斯康星株和欧洲株),中国分离到ADTVC4株、ADV83-左01株和辽金ADV81-02株。犹他Ⅰ号株是目前公认的对水貂具有强大毒力、对细胞也具有较强的适应性的毒株。

水貂对阿留申病的感受性随其基因型、性别、年龄的不同而有差异。由于基因型的不同而感受性差异较为明显,国外资料表明,具有阿留申基因“aa”的水貂发病率高于其他水貂,甚至有1/3死于此病。

本病主要传染源是病貂和潜伏期带毒貂,病毒长期存在于患貂体内,从尿、粪和唾液中排出而污染外界环境。潜伏期带毒貂与健康水貂没有区别,往往被误认为健康水貂而被引进另一水貂场,常在引进之后第一年发病和死亡。因此,潜伏期带毒貂是传播本病的隐患,是易被忽视的危险传染源。

本病有明显的季节性,秋冬季节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大大增高。肾脏高度受损害的病貂,表现渴欲增高,冬季往往由于冰冻不能满足其饮水致使原来就衰竭的病貂,大批死亡。

多数研究者认为水貂阿留申病属自家免疫性疾病。水貂感染后,血液中很快出现抗体并与病毒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这种复合物对器官组织的损害作用明显地大于病毒本身。一般在感染后4周左右,抗原——抗体复合物侵入肾脏并在肾小球内沉积,引起小动脉血管的传染性坏死性动脉炎,最终导致血管球性肾炎、肾衰竭、尿毒症而死亡。经解剖,在疾病早期,病貂肾常肿大、充血,表面散在斑点状出血,病的后期,肾色苍白、缩小,有凹痕。

对本病,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方面的特点只能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需通过血清学方法进行检查;最早使用的方法是磺凝集试验(IAT),其原理是患阿留申病的水貂血清中丙种球蛋白含量增多,当与碘液相混合时出现凝集反应,而健康水貂血清中丙种球蛋白量少,与碘液相混合不出现凝集反应;据最早应用碘反应诊断阿留申病的研究者报道,准确性可达94.4%。以后,经过许多研究者的多年研究证实,碘反应不是一种特异性反应,其缺点是检出率不高和出现假阳性反应。

对流免疫电泳(CIEP)是诊断本病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的方法,1972年,国外开始使用,近年来积累了较多的资料。1974年起,加拿大的一些貂场应用此法检查阿留申病,阳性反应貂打皮淘汰,采取此种措施之后,出现了许多无阿留申病的貂场。1976年,曾有研究者在丹麦的一些水貂场进行免疫电泳法和碘反应的对比试验,其结果是在所有检查的水貂中碘反应阳性者为11.4%,免疫电泳法阳性率为72.4%,在碘反应阳性貂中有91.5%为免疫电泳阳性,碘反应阴性貂中有70%为免疫电泳阳性,这些数据说明碘反应诊断本病缺乏足够的特异性,应用碘反应作为扑灭阿留申病的诊断手段很难达到目的,但应用免疫电泳法作为诊断手段,阿留申病是可以扑灭的。

在中国CIEP法不能普遍推广使用的主要原因:一是CIEP抗原因需用超速离心或层析过柱等方法制备,致使其价格昂贵,二是由于本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病貂数目又在半数以上。为此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系经数年研究,利用猫肾细胞培养物两次盐析的方法制备出的抗原,与美国抗原基本相同,成本显著降低,在国内各地试用效果良好,并且用此抗原与日本合作进行应用酶免疫吸附试验法(PPA-ELISA)对水貂阿留申病进行诊断研究,结果表明与CIEP法检出符合率为100%,抗原使用量仅为CIEP法的1/1000~1/500。

本病因系自家免疫病,目前尚无良好疫苗,主要采取定期检疫,对病貂加强饲养管理,气温剧变时加强小室保温,合理使用抗生素控制可能发生的继发感染等措施,尽可能使病貂活到打皮季节,最后打皮淘汰,逐渐建立无阿留申病的水貂场的对策,同时执行严格的卫生消毒措施。在一些阳性貂极多的场,一次淘汰全部病貂有困难,可以采用场内建立阳性区和阴性区的办法,通过逐年检查和淘汰阳性貂的办法,增大阴性貂的比例,最后达到无阿留申病的目的。在中国,诊断抗原已研究试制成功,再经过努力,阿留申病被控制的日子将为期不远。

【参考文献】:

1 Cho H J,et al.Antigen and antibody in Aleutian disease of mink:I.Precipitation reaction by agar-gel electrophoresis,J.Immunol,1972,108:555~557

2 Magwood S E,et al.Application of serological diagnosis of eradication of aleution mink diseaes in Canada.The first 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congress in animal production,1976.27~29

3 Bloom,A E,et al.Characterization of Aleutian disease virus as parvorirus.J.of Virology,1980,35:836-843

4 殷震,刘景华.动物病毒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818~821

5 王金生.野生动物传染病学,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90.288~292

(东北林业大学费荣梅硕士撰;王金生审)

随便看

 

科学参考收录了7804条科技类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科技类参考文献及英语词汇的翻译,是科学学习和研究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3 Sciref.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4/5/20 2:2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