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单词 桃小食心虫
释义

【桃小食心虫】
 

它属鳞翅目果蛀蛾科,是仁果类、枣树上的一种主要害虫,分布于日本、朝鲜、前苏联,在中国的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和西北地区均有发生。据记载,1927年在辽宁大连附近苹果园中发生过桃小食心虫的为害,1949年后果实被害率一般达30%左右。50年代由北京农业大学黄可训组织辽宁、河北、山东等省协作对该虫的生物学、生态学及防治方法进行研究,提出了桃小食心虫的综合防治措施。

形态:雌成虫体长7~8mm,翅展16~18mm;雄成虫体长5~6mm,翅展13~15mm。体灰褐色,复眼红褐色。雌蛾下唇须长而直,雄蛾的短而翘。前翅灰白色或灰褐色,前缘中部有一近三角形具黑蓝色光泽大班;后翅灰色。卵深红或淡红色,近椭圆形,卵壳上有不规则刻纹,顶部环生2~3圈“丫”状刺毛。末龄幼虫体长13~16mm,桃红色。头部黄色,前胸背板深褐色。腹足趾钩为单序环。蛹长6.5~8.6mm,黄白色,羽化前灰褐色。越冬茧扁圆,直径4.5~6.2mm,茧壁质地致密。化蛹茧纺锤形,长径7.8~9.8mm,质地疏松,一端有羽化孔。

生活史:桃小食心虫在辽宁、山东、河北、山西、陕西等苹果产区一年发生1~2代。在甘肃天水一带一年发生一代。以老熟幼虫在土内做扁圆形的冬茧越冬。越冬幼虫出土期各地不一,在辽宁南部、河北北部,自5月中旬开始出土。出土盛期受当年5~6月间的降水次数影响。降水多的年份出土早,发生量大。一般在5月下旬至6月中旬为出土盛期,末期在7月上旬。越冬代幼虫出土后,在树干基部附近的土、石块下、草根旁做纺锤形夏茧化蛹。越冬代成虫最早羽化在6月上、中旬,盛期在7月上旬,末期在7月下旬。成虫白天在树上或草上,晚间活动。成虫产卵在苹果萼洼处,极少数产在梗洼和叶背。田间卵发生期较长,1~2两代首、尾重叠。田间最早6月下旬发现第1代卵。幼虫在果内蛀食20多天老熟。8月上旬开始发生第2代幼虫蛀果,8月下旬以后陆续脱果入土做茧过冬。在枣树上为害的桃小食心虫发生期,比为害苹果的略晚。河北省阜平县一带大枣区,越冬代幼虫从6月上、中旬开始出土,6月下旬至7月上旬为出土高峰,8月初结束。

习性:桃小食心虫幼虫具有背光习性。因而冬茧分布规律随地形、土壤、果园管理情况以及耕作制度不同而异。在平地果园,越冬茧多集中于距树干90cm范围内的土里。山地果园,除了树盘之外,梯田壁内也是冬茧分布较多的地方。冬茧越冬的分布深度一般3~12cm,以3cm深左右的土中数量最多。约占80%。桃小食心虫发生量与温度、湿度、降水及光周期的关系比较密切。当旬平均气温达17℃以上、5cm土壤温度达19℃时,越冬幼虫开始出土。土壤含水量在10%以上,越冬幼虫顺利出土。每次降雨后必有大量幼虫出土。土壤含水量在5%以下,则长期抑制幼虫出土,出土盛期明显推迟,出土率降低。土壤含水量低至3%时,越冬幼虫完全不能出土,有的幼虫出土也不能结夏茧。桃小食心虫第一代幼虫滞育,主要受光周期的季节性变化所控制,脱果愈晚,滞育率愈高。在中国40°N左右地区,7月25日前脱果的幼虫全部不滞育;8月上旬脱果的幼虫约有20%滞育;8月中旬脱果的幼虫有50%以上滞育;8月下旬脱果的幼虫全部滞育。温、湿度对成虫繁殖力有影响。高温、低湿(温度30℃以上,柑对湿度70%以下)对成虫寿命和产卵是不利的。温度在25℃左右时,相对湿度愈高(75%以上)产卵量愈大。温度超过33℃时,即不能产卵。桃小食心虫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9.99℃,有效积温为106.6°C;幼虫发育起点温度为8.77℃,有效积温为227.6℃;蛹的发育起点温度为8.84℃,有效积温为197.0℃;全代发育期发育起点温度为9.63℃,有效积温为517.2℃。此外,土壤质地不同,对桃小食心虫的发生量也有影响。一般来说,壤土有利于此虫发生;砂性土保水差的果园,不利于越冬幼虫过冬,桃小食心虫往往发生较轻。土壤砂性愈大,发生量愈少或不发生。

预测预报:用性外激素测报挑小食心虫是成功的办法。中国果树研究所1980年在辽宁前所调查,田间发现第一个雄蛾后8d即可在田间现卵。张昌辉1986~1989年在河北省抚宁县小所庄利用性外激素对桃小食心虫做测报,结果是6月上旬将诱蕊置于苹果园内(以金冠苹果为佳),发现第一个雄蛾后,往后推12d为第一次田间喷药适期。实践证明是正确的。

防治研究:树下防治:主要抓住越冬代幼虫出土期的防治。曾用六六六粉剂,一般大树每株撒6%六六六粉0.4~0.5kg。山地果园用6%可湿性六六六对水50倍,采用地面喷液法。5%西维因粉剂用量112.5~150kgha。上述防治措施需在幼虫出土期采用。在越冬幼虫出土前,用50%地亚农处理土壤,用量6~12kg/ha,杀灭越冬幼虫彻底,幼虫全部死亡于越冬茧内。树上防治:主要用有机磷制剂及菊酯类杀虫剂。常用农药有50%对硫磷2000~2500倍液;50%杀螟松800~1000倍液;20%灭扫利2000~3000倍液,25%溴氰菊酯2500~5000倍液对桃小食心虫杀卵率在63.7%~85.7%;田间试验用2.5%溴氰菊酯防治后,虫果率仅占0.55%~10.2%。树上喷药次数,虫口密度较大时,1年需喷药4~5次;较少时需喷2~3次。

在桃小食心虫虫口密度较低(虫果率在5%以下)的情况下,用性外激素防治桃小食心虫是可能的。1983~1985年中国动物所在辽宁省绥中县白梨树上试验:性诱区桃小食心虫的虫果率为0.64%~1.05%;而化防区的虫果率为1.5%~2.4%。张昌辉1989~1990年试验时性诱区桃小食心虫虫果率为0.07%~0.76%;化防区的虫果率为0.08%~0.61%,所以在虫口密度较低的情况下,利用性外激素做防治手段是可行的。

据山东烟台地区果树试验站1981~1982年调查,农药对桃小食心虫的天敌甲腹茧蜂有极大的杀伤力。1981年,果园喷药4次,甲腹茧蜂寄生率只有1.2%;1981年未喷药的越冬代寄生率可达30.6%;而1981~1982年均未喷药的,第1代桃小食心虫蛹的寄生率可达47.6%,说明采用综合防治措施,少喷药,对甲腹茧蜂的繁殖和对桃小食心虫的寄生是有利的。

【参考文献】:

1 中国农作物病虫害编辑委员会.中国农作物病虫害(下册).北京:农业出版社,1981.1662

2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昆虫卷编辑委员会.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北京:农业出版社,1990.386~387

3 河北省果树研究所,果树病虫害及防治,河北人民出版社,1978.60、111页

4 王庸生,谌有光,王成哲,等译.日本的果树栽培技术(以苹果为主的落叶果树类).西安:陕西科技出版社,1984.87

5 张昌辉,张绿藻.果树害虫予测予报.北京:农业出版社,1984.43

6 张昌辉.桃小食心虫性外激素在测报上的应用.果树科技通讯,1987,(1),32

7 中国农科院果树研究所.科学研究年报,1979,158~159,165

8 中国农科院果树研究所.科学研究年报,1980,131,135

9 刘孟英、孟宪佐、闫忠诚,等.性信息素诱捕法防治桃小食心虫田间试验简报,化学生态物质,1988,(1):30~31

10 张昌辉.性激素防治桃小的初步探讨.河北果树,1990,(1):43

11 章宗江,于英琛,王欲山,王宪政.桃小食心虫综合防治研究(1979~1982年).山东果树,1983,(2):1~5

(张昌辉撰)

随便看

 

科学参考收录了7804条科技类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科技类参考文献及英语词汇的翻译,是科学学习和研究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3 Sciref.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4/5/19 17:57:48